首頁 馬克思主義本體論研究

緒論

字體:16+-

本書旨在對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本體論進行一種探討性的研究。我們深知,這是一個相當複雜和困難的主題。之所以如此,不僅是因為從馬克思主義哲學中一般地區分出本體論(並相應地區分出認識論、曆史觀、方法論等)這一做法本身未必是完全恰當和可取的,而且還因為在這個主題上長期存在著重大爭議:自從第二國際(1889—1914)理論家對馬克思的哲學唯物主義做出其闡述(一般被看作是“正統”的闡述)以來,除開學派內部的意見分歧,實際上還特別地遭遇到來自西方馬克思主義早期代表人物的猛烈抨擊。由此而形成的基本對立不僅開展出對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唯物主義基礎的不同闡釋,而且也衍生出諸多引起進一步爭議的問題領域。由於這樣的問題領域本身對於當代思想來說是敞開的,所以,對馬克思主義本體論的探究將不可避免地要求在某種程度上進入到當代哲學的視域之中。

為了使得這一研究能夠進行得較為係統和深入,我們主要采取一種思想史研究的路徑。即一方麵通過近代哲學的基本定向,特別是通過德國古典哲學在本體論主題上的進展,來把握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前史”;另一方麵則通過馬克思本人的思想曆程,特別是通過那些具有“路標”意義的關節點,來理解和揭示馬克思在哲學本體論上所開展出來的革命性變革,以及經由這一變革而實現的哲學唯物主義奠基。在這樣一種思想史研究的基礎上,再進一步探討馬克思主義哲學本體論的要義、性質及當代意義,並對相關的問題和爭議做出積極的應答。很顯然,本書的主題最關本質地涉及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唯物主義基礎,但我們首先需要對“本體論”和本體論問題做一簡要的概述。

一、本體論與本體論問題

本體論(Ontology,Ontologie),又譯“存在論”、“萬有論”、“是論”等,其最基本的含義是:“關於存在的學說。”按海德格爾的詮釋,“表示關於存在的科學,也即關於存在者之為一般存在者的科學,有一個學院式的、在中世紀到近代的過渡時期裏出現的名稱,叫做存在學(Ontosophie)或者存在論(Ontologie)”[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