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馬克思主義本體論研究

第二節 馬克思初始的哲學立場

字體:16+-

馬克思較為確定和嚴整的哲學活動,首先是通過對古希臘自我意識哲學的批判發端的。這個開端是如此重要,以至於我們必須追溯到這個起點上,才能真正理解和把握馬克思的思想過程。然而,對於這一開端的哲學性質,卻存在著兩種對立的理解。麥克萊倫認為,馬克思的《博士論文》並沒有馬克思本人所特有的思想,馬克思當時不過是“對鮑威爾的某些思想深有同感的一個普通青年黑格爾分子罷了”。而在科爾紐看來,這部著作不僅超出了青年黑格爾派,而且無疑超越了黑格爾,並似乎已經自覺地開始對批判哲學的基礎加以清算了。這兩種對立的理解實際上都包含著嚴重的誤解。正是這樣的誤解表明,討論並澄清馬克思最初的哲學探索以及由之而來的哲學立場,並不是一件沒有意義的工作。

一、馬克思最初的哲學探索

馬克思《博士論文》以前的作品,我們現在所能見到的主要是一些作文、書信、詩歌和未完成的劇本。這些材料對於思想史特別是個人傳記的研究來說,無疑是極有價值、極為有趣的。然而,對於我們所考察的範圍及目標來說,這些材料可以暫時隻用於了解基本的取向、興趣及問題的轉換,以便盡快地達到一個在哲學本體論上比較完整、比較穩定的出發點。《博士論文》作為馬克思第一部比較係統完整的哲學著作,其意義——無論是內容方麵還是形式方麵——都要確定得多。因此,為了方便起見,我們可把《博士論文》當作一種大致的尺度,一方麵使之成為我們考察的比較確定的出發點;另一方麵則使此前的那些探索性傾向在這裏匯合。

在《博士論文》以前的探索性傾向中,特別引起我們興趣的乃是其最初的康德—費希特立場以及逐漸向黑格爾哲學接近的傾向。按照阿爾都塞的說法,馬克思一開始是康德—費希特主義者,後來是費爾巴哈主義者。在馬克思最初的一些作品中,確實活躍著一種真誠的理想主義,這是很容易指證出來的。其中所要表達的內容是一種出自啟蒙人道主義的理想主義,而表達的形式也與作者尚缺乏明確的社會政治目標這一點相契合。因此,它的題材主要是浪漫主義的——悲劇性的愛和決定人的命運的神秘力量。關於這些詩作,梅林的評論一般說來無疑是正確的:它們是“浪漫主義的豎琴之音”,但缺乏韻文天賦的馬克思的琴音卻並沒有浪漫主義所特有的那種魅力。[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