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馬克思:思想傳記

總序

字體:16+-

經過一段時間的醞釀、籌劃和準備,在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的大力支持下,我們正式推出這套“國外馬克思學譯叢”。現就譯叢的編譯旨趣、編譯原則和工作分擔問題作一簡要說明。

對於“馬克思學”[1]這個術語,國內外學術界還存在著不同的理解和界定。我們認為,如果不過分糾纏於呂貝爾創製Marxologie這個法文詞的特定含義,而是從廣義上理解,馬克思學就是關於馬克思生平事業、著作版本和思想理論的學術性研究。

關於馬克思生平事業的研究成果通常是馬克思傳記。比較有代表性且已譯成中文出版的有弗·梅林的《馬克思傳》(1918年)[2]、東德學者海因裏希·格姆科夫等著的《馬克思傳》(1968年)[3]、蘇聯學者彼·費多謝耶夫等著的《馬克思傳》(1973年)[4]、蘇聯學者斯捷潘諾娃的《馬克思傳略》(1978年)[5]、英國馬克思學家戴維·麥克萊倫的《馬克思傳》[6]等。

關於著作版本的研究成果有幾種形式:一是馬克思著作年表,比較有代表性的有蘇聯馬克思恩格斯列寧研究院(Marx-Engels-Lenin Institute)院長阿多拉茨基主編的《馬克思年表》(1934年)[7]、呂貝爾的《沒有神話的馬克思》(1975年)[8]等;二是《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的“題注”以及 MEGA2資料卷對馬克思著作(含手稿)和書信的寫作時間、版本情況、文本寫作過程和手稿修改等情況的介紹;三是馬克思文獻學專家發表的有關馬克思著作版本考證的研究論文。

關於馬克思思想理論的研究成果主要體現為專著,包括以下幾種形式:(1)馬克思思想傳記,如呂貝爾的《馬克思思想傳記》(1957年)[9]、科爾紐的《馬克思恩格斯傳》(1955、1958、1970年)[10]、麥克萊倫的《馬克思思想導論》(1971、1980、1995、2006年)[11]等。(2)對馬克思思想的分期研究,如日本學者廣鬆涉的《唯物史觀的原像》(1971年)[12]、蘇聯學者拉賓的《馬克思的青年時代》(1976年)等。(3)對馬克思理論的整體研究,如艾倫·伍德的《卡爾·馬克思》(1981、2004年)[13]、艾爾斯特的《卡爾·馬克思導論》(1990年)[14]等。(4)對馬克思某一方麵思想或具體著作的專題研究,如阿維內裏的《卡爾·馬克思的社會和政治思想》(1970年)[15]、德雷珀的四卷本《馬克思的革命理論》(1977、1978、1981、1989年)[16]、奧爾曼的《異化:馬克思關於資本主義社會中的人的理論》(1971、1976年)[17]、科恩的《馬克思的曆史理論:一種辯護》(1978、2000年)[18]、奈格裏的《超越馬克思的馬克思》(1979年)[19]、卡弗的《馬克思與恩格斯:學術思想關係》(1983年)[20]、拉雷恩的《馬克思主義與意識形態》(1983年)[21]、拉比卡的《馬克思的〈關於費爾巴哈的提綱〉》(1987年)[22]、克拉克的《馬克思的危機理論》(1994年)[23]、萊文的《不同的路徑:馬克思主義與恩格斯主義中的黑格爾》(2006年)[24]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