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馬克思:思想傳記

第九章 歐洲革命的失敗和“波拿巴主義”

字體:16+-

1849年1月,馬克思在《新萊茵報》上發表了一篇關於“革命運動”的文章。在這篇文章中,他首先描述了歐洲激進革命的一係列失敗,從遭到血腥鎮壓的1848年6月巴黎工人起義開始,緊接著是法國資產階級政府很快流產,以及當時就表現出的“法國共和派資產階級的失敗”,一直到隨後“歐洲各國(普魯士、奧地利、那不勒斯)……中等階級”的失敗。波蘭、愛爾蘭等國家的民族解放運動的希望也由此都破滅。俄國沙皇重新——正如拿破侖第一失敗之後——統治了歐洲。馬克思感到,野蠻戰勝了文明。

不過,麵對這種令人沮喪的狀況,馬克思拒絕聽天由命:“因此,打倒法國資產階級,爭取法國工人階級的勝利,爭取整個工人階級的解放,——這就是歐洲解放的口號。”[1]但為了能夠取得勝利,這塊“使革命巨浪撞得浪花四濺的岩石”,即英國首先還必須經曆一場無產階級的革命。因為,英國“統治著世界市場。歐洲大陸的任何一個國家……在經濟方麵的變革,如果沒有英國參與,都不過是杯水風浪”[2]。最後,馬克思看到了樂觀的一幕,不過這很快就完全被曆史推翻了。後來他總是謹防將自己對即將出現的革命發展的希望如此明確地表達出來。馬克思對拿破侖第三政變的分析非常具有洞察力。拿破侖第三於1848年12月10日以壓倒多數的540萬張選票(戰勝了成功鎮壓六月工人起義的歐仁·卡芬雅克[Eugène Cavaignac],他有140萬張選票)當選為共和國總統,這令同時代許多人吃驚。三年後他發動政變當選總統,並最終於1852年當選為法國皇帝。

路易·波拿巴當選三周之後,馬克思寫道:隻要英國資產階級及其所執掌的“大不列顛在工業和貿易上的世界霸權”沒有被摧毀,“法國以及整個歐洲大陸的任何一種局部性的社會改革”都是不可想象的,都是“一種虛無縹緲的善良願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