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5月27~30日,朝陽、阜新、錦州、鐵嶺、沈陽、遼陽、撫順、本溪等市的22個縣134個鄉先後遭雹災,降雹時間一般為15~35 min,最大冰雹大如雞蛋。29日阜新最大積雹厚度達7 cm。這次冰雹災害麵廣、密度大,風雨交加,災情嚴重,受災農田總麵積達12.3×104hm2。
6.寒潮
(1)寒潮標準
影響遼寧的寒潮標準定為:日最低氣溫小於等於5 ℃,同時24 h降溫大於等於10 ℃或48 h降溫大於等於12 ℃,凡達到上述標準,即為一次寒潮天氣。
(2)寒潮次數
寒潮是大規模的冷空氣活動,因此,選用遼寧西部的朝陽、中部的沈陽和東南部的丹東3個代表站冬半年的日最低氣溫資料進行統計。
冬半年的寒潮次數以朝陽較多,平均達7次,1965年冬半年(即1965年9月至1966年5月)最多達15次;沈陽次之,平均為4次,1956年冬半年最多達9次;丹東較少,平均為3次,1965年冬半年最多也達8次,僅丹東1975年冬半年未出現寒潮。此外,東部山區的清原寒潮出現次數最多,冬半年10次以上。
(3)寒潮發生時間
朝陽和沈陽在9月至翌年5月各月均可出現寒潮,但朝陽9月和5月較少出現,沈陽9月和4、5月極少出現;丹東則在9月至翌年3月出現寒潮,其中9月和3月極少出現。寒潮最早出現日期:朝陽在9月8~10日,沈陽在9月18~20日,丹東在9月24~26日,即朝陽比丹東早出現半個月。寒潮最晚出現日期:朝陽在5月25~27日,沈陽在5月9~11日,丹東在3月23~26日,即丹東比朝陽早結束兩個月。
(4)寒潮強度
一次寒潮侵襲,一般可使遼寧連續降溫2~3 d,少數隻降溫1 d,朝陽、沈陽最長連續降溫可達6~7 d,清原達8 d。一次過程最大降溫值,朝陽(清原)可達33.4 ℃,沈陽達27.2 ℃。48小時最大降溫值,朝陽可達24.0 ℃,沈陽達19.8 ℃,丹東為15.6 ℃,清原24小時最大降溫曾達28.7 ℃。當冷空氣侵入西部朝陽時降溫比較劇烈,有半數冷空氣在24 h內降溫就已達到寒潮標準;沈陽有1/3次在24 h達到寒潮標準;而丹東僅有1/5次在24 h內達到寒潮標準,其中有4/5次是在48 h才達到寒潮標準。東西部山區寒潮次數多、強度大,中部平原(沈陽)次之,東南部沿海(丹東)寒潮次數少、強度弱。這與地理位置、地形等的影響,及冷空氣團在南下過程中往往會變性減弱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