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時代是一個改革的時代,全麵深化改革是“四個全麵”戰略布局中的重要戰略舉措,也是實現中國夢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直接動力和關鍵一招。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反複強調,改革開放中的矛盾隻能用改革開放的辦法來解決,“改革開放隻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同時,習近平總書記還強調,全麵深化改革需要加強頂層設計和整體謀劃,加強各項改革的關聯性、係統性、可行性研究。“中國是一個大國,決不能在根本性問題上出現顛覆性錯誤,一旦出現就無法挽回、無法彌補。我們的立場是膽子要大、步子要穩,既要大膽探索、勇於開拓,也要穩妥審慎、三思而後行。”[22]我們認為,要避免犯顛覆性的錯誤,必須避免用折騰的辦法搞改革。
我們的改革一直是兩個方麵,一是存量改革,也就是要糾正過去體製機製存在的問題;二是增量改革,即通過改革解決新出現的問題,也就是鄧小平所說的發展起來後新出現的問題。之所以產生上述誤解,就是因為有些人把我們的改革隻看作是存量改革,而忽略了增量改革。我們今天之所以強調改革進入深水區,就是因為存量改革都成了難啃的硬骨頭,增量改革又在不斷增加。因此,全麵深化改革就是要把存量改革和增量改革結合起來。而增量改革中出現的問題,有許多是隨著形勢發展出現的新問題,還有不少是我們在改革中折騰出來的問題。
在改革中瞎折騰,這方麵我們可以找到許多事例。比如,20世紀80年代開始的機構改革,已經進行了30多年。應該承認,每一次改革都有其必要性,且每一次機構改革都取得了巨大的、有目共睹的成績。但在許多老百姓看來,所謂的機構改革,改來改去,也有不少瞎折騰。再比如,企業改革是經濟改革的一項重要內容,但不免也出現瞎折騰的情況。通過對中國企業改革的調查發現,近年來中國的很多企業改革、重組、淘汰落後產能也變成了瞎折騰!鋼鐵企業、火電企業、醫療企業的改革均出現折騰的情況。有一些地方的醫藥企業改革、重組,結果變成了賣了廠房,沒了設備,變成了不能生產醫藥的企業。調整經濟結構需要去產能,但在去產能的過程中產能越來越大,在去庫存中庫存越來越多。在公共服務領域,2010年11月,為方便亞運會期間的出行,廣州市政府決定實施一個月的免費公交,但在實施了一周後被迫停止;在金融領域,股票市場上的熔斷機製,僅僅存續了4天即被停用(2016年1月);在高校裏,院係調整、科研改革也存在著瞎折騰的現象。長期被人詬病且一直在進行改革的高考製度改革,也不免有折騰的嫌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