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靜水深流:哲學遐思與文化斷想

在學術傳播與市場運作之間

字體:16+-

主持人柯鴻岡(BBC國際台資深節目製作人):全球有數以千計的大學出版社,作為大學的有機組成部分,大學出版社如何實現自己的使命?如何利用所屬大學的優勢資源,打造學術品牌,取得很好的商業利潤?

尼爾·湯姆金斯(牛津大學出版社國際事務總裁):世界各國的大學出版社有不同的類型,有年營業額10億美元的牛津大學出版社,也有年營業額隻有幾十萬美元的大學出版社。當然,大學出版社的地位完全不是根據財務收入來確定,大學出版社的主要目標不是商業利潤,而是它的學術使命,大學出版社存在的意義是由它所依附大學的使命來確定的。因此,牛津大學出版社作為牛津大學的一部分,其使命是服務於大學學術、科研和教學一流的目標。大學的其他部門通過教學和科研來實現其目標,出版社則是通過在全球的出版來完成大學的使命。

楊耕(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社長):我有保留地同意尼爾·湯姆金斯先生的觀點。大學出版社在出版行業有其特殊性,做好學術出版當然是大學出版社的使命,在一定意義上說,大學出版社的使命是大學使命的拓展和延伸。但是,對這一問題,我們需要具體分析。從國際上看,大學出版社從總體上可以分為兩類:一類以英國的牛津大學出版社、劍橋大學出版社為代表,既追求學術出版,又追求商業利潤;另一類是以美國的哈佛大學出版社和日本的東京大學出版社為代表,主要從事學術出版,不追求商業利潤。像日本的東京大學出版社、中國的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它們的出版資金由學校提供,出版何種圖書由學校教授委員會確定。

中國的大學出版社大多數走的是與牛津大學出版社、劍橋大學出版社相似的道路,既追求學術出版,又追求商業利潤,並力求使商業利潤最大化。這是因為,大學出版社一方麵要向國家上繳利稅,另一方麵又要向學校提供資金支持,因而既要追求學術出版,又要追求商業利潤;商業利潤這一目標不能實現,學術出版這一使命也無法完成。在我看來,在不同的國度、不同的社會背景下,大學出版社的成功模式仍具有共同之處:就是將學術傳播與市場運作緊密結合,在市場競爭中形成學術品牌。一言以蔽之,大學出版社應在市場競爭中實現學術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