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的前身是我於2007年秋季學期向中山大學哲學係提交的博士學位論文《自我的習性:論胡塞爾的“被動發生”問題》。目下的書稿就是在我的博士學位論文的基礎上增補、修訂和擴展而成的。增補部分主要涉及第二章第五節“胡塞爾對康德的先天學說的批判”,第四章第一節“經驗的視域結構與發生的觀念”,以及第六章關於“發生性的回問”“先驗的曆史性”問題的討論。相關修訂主要是對個別核心概念的理解偏差、個別觀點的不當論述的糾正。例如,第一章關於現象學還原與世界問題之間關聯的論述,第二章關於先驗構造的問題性的初步界定,當初都存在一定程度的認識模糊和偏差,容易導致對問題域後續展開的誤解。關於“生活世界”問題、“曆史的先天”學說、主體間性與先驗目的論之間的本質關聯問題的探討,構成了擴展的第一部分。關於先驗現象學的觀念論探討和對現象學與形而上學之間關係的澄清則構成了擴展的第二部分。有了對幾個關鍵問題的增補討論和兩個擴展部分的架構,胡塞爾發生現象學的整個輪廓得以係統展示。因此,書名最終標以《胡塞爾發生現象學引論》。
校對完清樣,總算是了卻了一樁夙願,但卻並沒有塵埃落定的輕鬆,反倒更多泛起秋意深濃的蕭瑟,寥落而悵惘。如此的深夜,在燈下摩挲著書稿的文字,抬頭又見一行行文字隨光標翻騰,倏忽即逝,恍然隨風往事。春蘭秋菊,浮雲流水。一路走來,不經意間已是知天命之年。歲月蹉跎,馬齒徒增,付之一歎。
“窮秋南國淚,殘日故鄉心。”如今我已習慣了廣州的季節,也安樂於這黃卷青燈、心遠地偏的生活。縱無白露沾衣、楊柳驚秋的親習,卻也淡薄了萍蹤羈旅的客思。隻是每在這夜闌更深的蒼莽中,總有無端的離思縈懷,或濃或淡。身事逐年,鄉關日遠。往昔的生活曆經歲月消磨,已被風蝕成一格格的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