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貴州地理

第四節 地理綜合規律

字體:16+-

貴州地理環境的地域分異總體上是以自然地理環境的地域分異為基礎的,由此衍生形成人文和經濟的區域差異。東部在地貌上屬非喀斯特的低山丘陵河穀區域,海拔總體較低,河流較多,水熱條件較好,農業和林業相對較發達,地勢起伏較大,少數民族聚居,社會經濟相對落後,民族文化豐富多彩,原生態文化保存完好;從東部向西,進入黔中高原,地貌演化為喀斯特高原,海拔較東部高,但地勢相對較平,經濟發展條件較好,為貴州社會經濟中心所在,貴陽、遵義、安順等大城市均分布於此。往西,地勢逐漸抬高,進入六盤水一帶,屬於第一級台階向第二級台階過渡的斜坡地帶,地勢起伏巨大,氣候變化較大,山高坡陡,生存條件惡劣,農業和社會經濟十分落後,但該區有豐富的煤炭資源,以煤炭開采為經濟支柱,經濟總量相對較高。再往西,則進入貴州的第一級台階的台麵,地勢和緩但氣溫較低,屬於高原溫帶氣候,雖然土地資源和氣候條件等對農業發展有利,但由於偏遠,社會經濟十分落後。

從黔中往北,進入大婁山山區和四川盆地邊緣斜坡地帶,地勢起伏較大,自然條件較差,社會經濟相對落後,但赤水河穀地區的水上交通比較發達,受巴蜀文化影響較大,發展曆史悠久,社會經濟發展水平相對較高。

苗嶺山區及其以南的南部亞熱帶喀斯特低中山區,地勢起伏較大,喀斯特地貌發育,少數民族集中,社會經濟落後。最南端的亞熱帶幹熱河穀區熱量條件較好,但山高穀深,交通不便,社會經濟十分落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