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貴州地理

第五節 經濟特征

字體:16+-

一、經濟發展快,但總體水平仍然較低,資本嚴重不足

2000年以來,貴州已進入經濟發展的快車道,經濟發展不斷加快。1978—2011年貴州全省國內生產總值從46.62億元增加到5701.84億元,人均生產總值從175元增加到16413元。

表2.12 貴州國民生產總值與產業結構表(1978—2011年)

續表

雖然取得了上述成就,但是由於經濟發展起步晚,基礎差等客觀原因,貴州經濟發展總體水平仍然低下。經濟總量小,人均水平低,發展速度不快,與全國平均水平和其他省區市的差距不斷拉大,是貴州發展最為突出的問題。從經濟總量指標看,貴州一般排在全國的第25~27位,但人均指標幾乎都排在全國末位。2011年貴州國內生產總值僅為全國的1.21%,人均生產總值僅相當於全國平均水平的46.78%。

2012年全省生產總值6802.2億元,比2011年增長13.6%。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890.02億元,增長8.5%;第二產業增加值2655.39億元,增長16.8%;第三產業增加值3256.79億元,增長12.1%。

表2.13 2011年全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生產總值排位(不含港澳台)

續表

二、農村貧困麵大,貧困程度深

貴州經濟的落後性還表現為在農村貧困麵大,貧困程度深,主要經濟社會指標占全國的比重都很低。

表2.14 2011年貴州社會經濟主要指標占全國比重(與2006年對比)

截至2011年年底,全省仍有農村絕對貧困人口1149×104人,農村貧困發生率為33.4%。根據貴州省扶貧辦提供的數據,2005年,按照當時標準統計的全省絕對貧困人口為265.13×104人,絕對貧困發生率為7.9%,低收入貧困人口464.83×104人,低收入貧困發生率13.9%。絕對貧困人口中極貧人口超過80%。

貴州的貧困人口主要分布在深山區、石山區、高寒山區和少數民族聚居區,這些地區土地資源和水資源奇缺,水土流失嚴重,生態環境惡劣。在貧困人口中,尚有40×104左右的貧困人口仍缺乏基本的生存保障。收入水平低下,加上勞動力素質低,地方財政收入少,人均儲蓄水平低,導致資本形成和供給不足,勞動生產力素質難以提高,進而又造成低收入狀況的難以改變,使貴州經濟發展陷入了由美國經濟學家R·納克斯在《不發達國家的資本形成問題》中所提出的“貧困的惡性循環”的怪圈中。按照納克斯的觀點,資本稀缺是阻礙發展中國家經濟增長和發展的關鍵,發展中國家在宏觀經濟中存在著供給和需求兩個循環。從供給方麵看,低收入意味著低儲蓄能力,低儲蓄能力引起資本形成不足,資本形成不足使生產率難以提高,低生產率又造成低收入,這樣周而複始,形成一個循環。從需求方麵看,低收入意味著低購買力,低購買力使投資引誘不足,投資引誘不足使生產率難以提高,低生產率又造成低收入,這樣周而複始又形成了一個循環。兩個循環互相影響,使經濟情況無法好轉,經濟增長難以實現。貴州目前的資本供給狀況,與納克斯所指出的不發達國家的情況十分相似,因而經濟發展後勁嚴重不足,製約著貴州社會的進一步發展。因而,突破儲蓄率低的問題,通過集中財力或者借助外力加大投資能力,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提高勞動力素質,是貴州經濟發展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