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眼於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研究的多重視域、多種路徑的統一,筆者認為,其統一的基礎在於馬克思主義根本的出場方式——“改變世界”的時代性實踐。馬克思主義永遠需要在“改變世界”的創新實踐中出場。出場方式和出場路徑的實踐化,是顛覆形而上學的實踐哲學的基本特征。如果說,當年馬克思“改變世界”的實踐出場主要在於摧毀一個舊世界,那麽今天“改變世界”的實踐更需要在中國建設一個新世界。中國革命、建設、改革和發展的實踐不斷創造“中國經驗”,進而創造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的各個階段的理論。在實踐中出場是馬克思主義的根本路徑,也因此成為馬克思主義反形而上學、多重出場路徑統一的基礎。在馬克思看來,重新解釋世界的觀念路徑是實踐路徑實踐路徑的必然行動,理論範式或基本路徑有三:文本重讀或返本開新式;與當代西方哲學、中國哲學、各種學術思潮對話式創新;深切反思時代重大課題、在“不斷批判舊世界中發現新世界”,形成“一體(時代反思)兩翼(文本重讀和對話)”的創新格局,從而成為“充分適應”這一時代的哲學。三大路徑構成了一個“一體兩翼一體兩翼”的創新格局。
之所以將新全球化新全球化時代和中國發展的重大時代問題進行反思作為當代中國化馬克思主義出場的基本路徑,是馬克思主義“問題在於改變世界”的實踐性和“時代精神精華”的時代性品格使然;對馬克思文本意義的重新解釋、與當代中西哲學對話之所以成為兩翼,是因為它們的創新維度都來源於時代,問題的解答都圍繞時代主題,它們的評判標準或者“前理解結構”都依賴時代底板。解讀式創新之所以能夠創新理解,不是現成“在手”而是“上手”,主要因為這一解讀建立在當代解讀者的時代視域之上,他們是依靠來自時代視域(前理解結構)、帶著時代問題對當年馬克思文本意義的重新解讀,從而讀出新意、推進創新的。這一解讀,實際上是當代讀者與當年文本超越“曆史間距”的視域融通,一次真正的時代水平的神會,因而是時代的精神存在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