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微觀基礎是企業。建立現代企業製度的前提是產權明晰。產權即企業的所有製結構,則成為所有市場經濟的主要基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的建立必須要有對應的產權結構作為支撐。基礎不牢,地動山搖。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產權結構基礎是獨特的。它既不同於前資本社會的地主和小農的私有製,也不同於資本主義社會占主導地位的生產資料資本主義私人占有製,也與純粹的社會主義計劃經濟時代的清一色公有製(國有和集體所有製)結構不同。它是以公有製為主體、多種所有製經濟共同發展所構成的,這構成了這一時代的基本經濟製度,它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製度的重要支柱,也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的根基。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對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經濟製度的認識,隨著實踐探索和理論研究而不斷深化。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提出要根據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的具體實際,改革同生產力發展不相適應的生產關係和上層建築。黨的十三大進一步明確我國處在並將長期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大力發展生產力必須選擇與之相適應的經濟體製。黨的十四屆三中全會進一步指出,必須堅持以公有製為主體、多種經濟成分共同發展的方針。黨的十五大第一次明確提出,公有製為主體、多種所有製經濟共同發展,是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一項基本經濟製度。黨的十六大、十七大、十八大及有關中央全會都強調要堅持和完善基本經濟製度。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到2020年“形成係統完備、科學規範、運行有效的製度體係,使各方麵製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基本經濟製度的提出和不斷豐富完善,是中國化馬克思主義時代化馬克思主義時代化的重大理論創新,是用理論創新指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的重大結果,它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科學社會主義理論,是中國道路中國道路、中國理論和中國製度的核心內容,從實踐上有力地促進了我國公有製經濟和非公有製經濟的快速發展。國有企業改革發展不斷取得重大進展,總體上已經同市場經濟相融合,規模實力明顯提升,活力進一步增強,主導作用和影響力不斷擴大。到2014年年底,全國國有企業(不包括金融類國有企業)資產總額102.1萬億元,淨資產35.6萬億元,實現利潤總額2.5萬億元,上繳稅金3.8萬億元,分別是改革開放之初的141倍、73倍、38倍、65倍,進入世界500強的94家大陸企業中有84家是國有企業。同時,非公有製經濟發展迅速,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超過60%,稅收超過50%,新增就業達到90%,在支撐增長、增加稅收、擴大就業、促進創新等方麵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中,基本經濟製度這一重大理論和實踐創新,對建立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促進我國生產力的發展和綜合國力的迅速增強,發揮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