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研究

一、改革與轉型: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的建立與完善

字體:16+-

德裏達曾經說過:《共產黨宣言》中關於資本和資產階級在曆史上曾經起過的革命作用的描述,是“對資本的最高褒獎”。的確,馬克思對於資本這一曆史的生產方式的分析是完全辯證的和曆史的。一方麵,馬克思從曆史發生的角度闡釋資本“偉大的文明作用”或“世界曆史性作用”,認為隻有資本才能摧毀前資本社會的一切舊的經濟關係、社會關係和政治關係,撕開一切溫情脈脈的麵紗,使生產力飛躍發展,使民族成為全球化,曆史成為世界曆史,推動著世界不斷革命化。但是,由於資本剝削本性使然,一經來到世間,從頭到腳每個毛孔滴著血,必然由於其內在矛盾而退場。危機證明著這一鐵律的正確性。喪鍾敲響!剝奪者被剝奪!外殼被炸毀!曆史要翻到後資本社會新的一頁!但是,馬克思並沒有預測到:在新全球化新全球化時代,資本借助於創新邏輯而實現新的發展。對於低於資本時代水平的民族國家而言,資本依然起著推動世界曆史的進步作用。

承認這一世界曆史作用的存在,充分利用和發揮資本的積極作用,構成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創新的重要環節。由商品交換普遍化而形成的市場經濟,將一切生產、分配、交換、消費等環節和一切經濟要素市場化,勞動力、貨幣、資本、物品、知識、技術等都通過市場交易來實現。市場成為經濟資源配置的基本方式。亞當·斯密在著名的《國富論》一書中根據價值規律本性將市場資源配置作用的機製稱為“看不見的手”,即價值規律在價格波動背後起決定作用。市場作用之一是調節要素在各部門之間的配置。利潤主要看市場價格與價值之間的高差。而市場受到供求關係影響。某一部門產品供給小於需求,則價格高於價值,就會出現利潤,就會吸引要素在這一部門集聚。在市場中,資本的獲利空間大小決定了資本的活躍程度。反之,供大於求,則價格跌到價值以下,不僅沒有利潤,相反會虧損,因而要素就會逃離這一部門。因此,市場就起著資源配置的調節作用。市場的第二個作用就是促進要素創新,包括科技創新、資本創新資本創新、管理創新、產品創新等。創新會降低成本,個別企業的總生產和商務成本低於整個社會,那麽不僅會獲得一般利潤,而且會獲得超額利潤。因為商品價格是按照社會平均價格計算的。市場的第三個作用就是不斷擴大差異,推動兩極分化,淘汰弱勢。既然價值規律能夠通過市場調節合理完成資源配置,政府就扮演“守夜人”角色,保護市場不受外力破壞就可以了。斯密沒有“市場失靈”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