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研究

七、反思的問題學範式與批判學派

字體:16+-

反思的問題學問題學研究範式的曆史出場,究其根本原因,離不開改革開放的偉大實踐對理論指向的呼喚。具體而言,主要有以下三點。第一,解放思想,衝破教條主義的需要。蘇聯教科書造就的思想禁錮和理論教條雖然在教科書改革、原理研究、思想史、對話範式對話範式的變革中被逐漸打破,這些範式都增強了以現實、實踐、時代、問題作為研究的物質基礎和曆史支撐,但是,就直接的話語指向和方式來說,它們都是思想的存在。問題在於:馬克思主義是以改變世界為宗旨的實踐的唯物主義。追求改變世界的實踐成為超越解釋世界的思想樊籠的重要著力點。借助於“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大討論的催化,衝破思想禁錮和教條主義的改革開放實踐衝動呼喚著馬克思主義理論對時代實踐的回歸。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研究在某種程度上再一次重演了馬克思批判地衝破“德意誌意識形態”牢籠而“走向曆史深處”的曆史進程。麵向時代、麵向改革、麵向現代化的改革開放的生動實踐,使實踐導向、問題導向、時代導向的主旨開始成為中國馬克思主義研究的靈魂。第二,這是一個“脫節的時代”!教條思想與改革開放實踐大潮之間嚴重脫節,改革開放的實踐探索前無古人,理論指導嚴重滯後。理論創新不可能憑空產生,隻能來源於實踐。為解決“脫節”問題,特別是需要理論創新首先傾聽來自實踐大膽探索的聲音,在實踐中理論重新一點一滴地出場,建構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應當說,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作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是在改革開放實踐探索中重新出場的結果。不緊緊依靠實踐,依賴億萬當代中國人的創新探索實踐,就沒有當代中國的馬克思主義。在這一意義上說,這一範式是在中國大地上的群眾實踐所創造的,是實踐理性的最高表現。第三,“反思的問題學問題學”範式將研究指向思想之外的實踐和問題,其思想也源於馬克思的哲學革命傳統。馬克思在《關於費爾巴哈的提綱》中以“感性人的感性活動”即實踐為新唯物主義的原初基礎,在徹底顛覆了抽象思辨的唯心主義和訴諸感性直觀的舊唯物主義的形態哲學和體係哲學之時,就更深刻地反思和批判了舊哲學的提問方式和問題本身。在這一方麵,正如本書第一章所言,馬克思既顛覆了“問題的形而上學”,又消解了“資本拜物教”意識帶來的“問題的實證主義”,進而在“改變世界”的實踐觀基礎上形成了“反思的問題學問題學”視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