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當代哲學經典·宗教哲學卷

本卷選編說明

字體:16+-

為在《當代哲學經典》中選編“宗教哲學”一卷的作品,我想盡可能把當代最富聲望的哲學家有關宗教的代表性觀點表達出來,並盡可能兼顧宗教哲學的論題範圍。

哲學家論述宗教,往往是從其自己的哲學觀點出發的。從本卷選編的這些文章中能強烈感受到這一點。懷特海從“過程哲學”出發論述了他的“新宗教改革”的願景。羅素從實證主義和分析哲學的角度與新托馬斯主義哲學家考普斯頓就神的存在的證明問題展開爭論。然而,同為分析哲學家的維特根斯坦則從日常語言分析的角度闡述宗教經驗不可用命題語言表達,但對人的生活具有指導意義。海德格爾從生存論的現象學角度論證神學與哲學的區別。德裏達從解構主義的角度論證單純理性限度內的宗教的兩個來源。懷特海、羅素、維特根斯坦、海德格爾、德裏達可謂20世紀開辟西方哲學新潮流的“大師級”哲學家,他們有關宗教的哲學觀點理應受到我們重視。本卷還收錄了哈貝馬斯、盧曼、湯因比、施特勞斯、洛維特、蒂利希、布伯、希克和普蘭丁格等論述宗教的著作。他們雖還有社會學家、曆史學家、政治學家、神學家等其他的身份,但也都是活躍在哲學舞台上的舉足輕重的人物。他們從不同的視角探討宗教哲學的問題,值得我們關注。

神學家論述宗教,喜歡把哲學融合到他自己熱衷的神學教義中去,為他們建立的神學體係服務。蒂利希把海德格爾的存在哲學融合到他的神學思想中去,建立了存在主義的係統神學。他主張,存在的勇氣根植於上帝,上帝始終出現在人們懷疑、焦慮、以為上帝遁形的時候。潘能伯格把人類學與曆史問題結合起來,吸納黑格爾的曆史觀撰寫他的係統神學,是繼蒂利希之後的最有影響的係統神學家之一。在本卷選編的他的文章中可以看到,他肯定了現代人類學有關身體和心靈不可分的觀點,從而重新思考了有關“末世論”的問題,“靈魂不死”轉化為“對不死的盼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