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當代哲學經典·中國哲學卷

世界觀與人生觀[1]

字體:16+-

世界無涯涘也,而吾人乃於其中占有數尺之地位;世界無終始也,而吾人乃於其中占有數十年之壽命;世界之遷流,如是其繁變也,而吾人乃於其中占有少許之曆史。以吾人之一生較之世界,其大小久暫之相去,既不可以數量計:而吾人一生,又決不能有幾微遁出於世界以外。則吾人非先有一世界觀,決無所容喙於人生觀。

雖然,吾人既為世界之一分子,決不能超出世界以外,而考察一客觀之世界,則所謂完全之世界觀,何自而得之乎?曰:凡分子必具有全體之本性;而既為分子,則因其所值之時地而發生種種特性;排去各分子之特性,而得一通性,則即全體之本性矣。吾人為世界一分子,凡吾人意識所能接觸者,無一非世界之分子。研究吾人之意識,而求其最後之原素,為物質及形式。物質及形式,猶相對待也。超物質形式之畛域而自在者,惟有意誌。於是吾人得以意誌為世界各分子之通性,而即以是為世界之本性。

本體世界之意誌,無所謂鵠的也。何則?一有鵠的,則懸之有其所,達之有其時,而不得不循因果律以為達之之方法,是仍落於形式之中,含有各分子之特性,而不足以為本體。故說者以本體世界為黑暗之意誌,或謂之盲瞽之意誌,皆所以形容其異於現象世界各各之意誌也。現象世界各各之意誌,則以回向本體為最後之大鵠的。其間接以達於此大鵠的者,又有無量數之小鵠的。各以其間接於最後大鵠的之遠近,為其大小之差。

最後之大鵠的何在?曰:合世界之各分子,息息相關,無複有彼此之差別,達於現象世界與本體世界相交之一點是也。自宗教家言之,吾人固未嚐不可於一瞬間,超軼現象世界種種差別之關係,而完全成立為本體世界之大我。然吾人於此時期,既尚有語言文字之交通,則已受範於漸法之中,而不以頓法,於是不得不有所謂種種間接之作用,綴輯此等間接作用,使厘然有係統可尋者,進化史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