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治·盧卡奇(George Lukács,1885—1971),匈牙利哲學家、美學家、文藝理論家,西方馬克思主義的創始人。
1885年,盧卡奇出生於匈牙利布達佩斯的一個猶太人家庭,從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1912—1917年,主要生活在海德堡,期間受到黑格爾、陀思妥耶夫斯基、韋伯的影響,並且通過西美爾和韋伯間接地受到了馬克思的影響,這一時期,其理論成果主要集中在美學和文學批評上,被稱作走向馬克思主義之前的“浪漫主義的反資本主義時期”;1918年,加入匈牙利共產黨;1919年,成為匈牙利共和國的人民教育委員,共和國失敗後,逃到維也納避難;1919—1929年,是其開創西方馬克思主義思潮的時期,這一時期被稱作“激進的馬克思主義時期”或“救世主的革命的馬克思主義時期”;1930—1945年,在蘇聯莫斯科馬克思恩格斯研究院潛心研究理論,這一時期,其總的思想傾向更接近於官方馬克思主義立場,因此往往被稱為“斯大林主義時期”;1945—1971年,回到匈牙利,從事教學和理論研究,1971年,在匈牙利布達佩斯逝世,這一時期,其一方麵繼續進行自我批評,另一方麵以社會存在本體論、日常生活等新的理論範式來闡釋自己的觀點,因此被稱作“批判的改良主義的馬克思主義時期”。
盧卡奇的主要著作有:《曆史與階級意識》(1923)、《青年黑格爾》(1948)、《理性的毀滅》(1954)、《審美特性》(1963)、《社會存在本體論》(1971),其中,《曆史與階級意識》是代表作。在《曆史與階級意識》中,盧卡奇通過對馬克思主義辯證法的研究,論證無產階級及其階級意識的作用,並由此批判了“梅林-普列漢諾夫正統”對馬克思哲學的解釋模式。
“什麽是正統馬克思主義”選自《曆史與階級意識》,集中體現了盧卡奇對馬克思主義的理解。盧卡奇認為,“馬克思主義問題中的正統僅僅是指方法,即辯證的馬克思主義是正確的研究方法”。這種研究方法強調總體性的首要性,而辯證法僅僅是用來對人類社會曆史進行研究的方法,並不是恩格斯所說的“自然辯證法”;辯證法的中心內容就是論述曆史過程中主體和客體的相互作用,這種“主體-客體辯證法”是馬克思主義從黑格爾哲學中繼承過來的最寶貴的遺產,是馬克思主義的根本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