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當代國外馬克思主義研究

三、希望的空間

字體:16+-

既然現實的空間都是由社會關係所建構的,資本主義條件下的空間所體現的隻是資本主義社會關係的再生產,那麽,空間的未來希望何在呢?也就是說,如何才能建構出一種不受政治權力控製的空間呢?哈維在回答這一問題的時候,延續了他在社會空間批判理論上的經驗主義解讀方法,並輔以基於烏托邦理想的政治變革思路。凡是從經驗主義的角度來解讀客觀現實問題的人,都會由於無法看到處於本質層麵的生產關係內在矛盾的曆史作用,而把社會關係簡單地理解為某種統治性政治權力的化身,從而把它界定為異化的社會關係。持這種觀點的人在思考未來的超越之路時,往往會徹底拋開現有的社會關係,並在烏托邦理想的層麵上重構一種想象性的社會關係。雖然有的學者在處理這種解讀思路時,會顯得略微複雜一些。譬如,不把未來的烏托邦理想理解為當下主體直接建構出的那種烏托邦形式,而是把它理解為處於不同的曆史—地理形式中的社會主體在琢磨或研究當下實踐語境之困境的基礎上所提出來的那種辯證的烏托邦形式。但烏托邦之所以是烏托邦,其根本的特性在於不從現實曆史出發來思考未來目標的獲得路徑,而是在拋開現實曆史的前提下來抽象地思考未來的希望所在,這跟它本身是否是機械的或辯證的沒有直接關係。辯證的烏托邦仍然是烏托邦,這是我們在解讀哈維關於希望的空間的觀點時要注意把握的。

在闡明自己關於空間之未來希望的觀點之前,哈維先對兩種烏托邦理想進行了批評,一種是空間形式的烏托邦,一種是過程的烏托邦。他認為這兩種烏托邦形式在時空關係問題上都缺乏辯證的思維方式,因而都無法克服其理論本身存在的邏輯缺陷。首先是空間形式的烏托邦,哈維認為托馬斯·莫爾是此種觀點的代表人物。莫爾想建構一種想象的地理形式、空間的烏托邦,它是一個和諧與穩定的社會。莫爾是以此作為克服當時英國的混亂狀態的對策的。他的這種想法是很好的,但問題是他的實現方案是烏托邦的。他不僅踢開了英國現有的混亂狀態,而且還踢開了導致這種混亂狀態的具體社會要素,如貨幣、私有財產、剝削等。哈維指出,在莫爾那裏,“烏托邦是一個人工製造的孤島,它是一個孤立的、有條理地組織的且主要是封閉空間的係統(盡管在烏托邦想象中,它也與外部世界緊密相聯),這個孤島的內部空間的秩序安排嚴格調節著一個穩定的、不變的社會過程。大概說來,空間形態控製著時間,一個想象的地理控製著社會變革和曆史的可能性”[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