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賈的社會空間問題式
可以說,愛德華·蘇賈(Edward W.Soja)[1]是一位受晚年列斐伏爾的空間生產理論影響很深的批判人文地理學家。他既是晚年列斐伏爾的空間理論的追隨者,亦是進一步把列斐伏爾的空間生產理論激進化的倡導者。他在關於空間思考的三部曲,即《後現代地理學》《第三空間》《後大都市》中無處不顯示出列斐伏爾的空間思想。[2] 首先,他在晚年列斐伏爾的空間生產的思想基礎上進一步激進化,堅定地倡導“空間化的本體論”。在其成名之作《後現代地理學》中,他以地理學為本位,突出地顯示了20世紀70年代以來西方馬克思主義中的城市地理學、區域研究、世界體係論與晚期資本主義政治經濟學中所包含的空間問題討論成果,以批判曆史決定論為理論目標,試圖用空間理論重構整個西方馬克思主義的曆史辯證法傳統,實現社會批判的空間化轉向。
其次,他越出地理學邊界,吸收存在主義(薩特與海德格爾)與結構主義(阿爾都塞、普蘭查斯),特別是列斐伏爾、福柯、詹姆遜、吉登斯等人的空間辯證法思想,通過把空間性作為一種社會本體論規定,提出了一種空間性、社會性與曆史性三位一體的“社會—空間辯證法”,並著重闡發了具有後現代氣息的作為其社會批判理論哲學基礎的“空間化本體論”,試圖使傳統敘事空間化。在“空間化的本體論”的基礎上,借助於列斐伏爾的《空間的生產》,蘇賈在《第三空間》一書中進一步提出了具有濃厚的後現代色彩的“第三空間”理論,基本完成了他的空間理論建構。而作為《第三空間》姐妹篇的《後大都市》,則是他的第三空間理論的進一步運用。不得不說,蘇賈後現代地理學的建構中的空間概念,在整個國外馬克思主義空間理論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