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爾都塞關於意識形態(idéologie)的集中描述最先出現在《保衛馬克思》(Pour Marx)的《馬克思主義和人道主義》(Marxisme et Humanisme)一文中。其中,他主要以宏觀的人類社會為研究主體,指認意識形態為社會不可缺少的客觀組成結構,並對其社會曆史的客觀邏輯結構、無意識的再現功能機製進行了細致的考察。而阿爾都塞觀察意識形態的這一宏觀視角,是明顯地接續了從馬克思到曼海姆的階級無意識、社會無意識的宏觀意識形態線索。當然,阿爾都塞也提出了許多大膽獨到的闡述。
第一,阿爾都塞明確地指出,“意識形態是具有獨特邏輯和獨特結構的表象(形象、神話、觀念或概念)體係,它在特定的社會中曆史地存在,並作為曆史而起作用”[2]。可見,阿爾都塞並沒有直接繼承法國由特拉西提出的“觀念學”的線索,也不完全讚同馬克思的關於意識形態是階級社會中特定的社會階級無意識產生的、對現實的虛假反映的邏輯體係的界定。在當時法國風靡各界的結構主義思想影響下,阿爾都塞把意識形態看作所有人類社會不可缺少的客觀組成結構,不論是資產階級社會還是共產主義社會。“在任何社會中,盡管表現形式可以變化萬端,但始終有一種基本的經濟活動、一種政治組織和一些意識形態形式(宗教、倫理、哲學等等)。意識形態因此是一切社會總體的有機組成部分。”[3]
進一步說來,在阿爾都塞看來,作為社會曆史客觀結構的意識形態,並不是單純的二元認知結構的產物。意識形態本身就是人類與世界聯結所必要的體驗方式,是對人們現實的生存關係的體驗關係。它在社會中的發生機製是一種自然和必需,它以想象的方式再現人們的生存關係,是人類真實生存條件的真實關係和想象關係的統一。人們隻有通過意識形態的無形中介,才能體驗並且依據具體的社會形態調整同世界的體驗關係。即使在無階級社會中,人們也需要依賴意識形態的調整去適應新的生存條件。所以,意識形態就如同每個人依附著的空氣一樣,維係著人類社會的存續,“意識形態沒有曆史”(l’idéologie n’a pas d’histoire)[4]。這一點,約翰·B.湯普森指出這是阿爾都塞不同於傳統研究路徑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