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價值觀與民族精神”,可以從多種維度展開。從理論上闡述,在實踐中紮根;回溯曆史、觀照現實;立足中國、放眼世界,都是應然之舉和實然之策。而“價值觀與民族精神”的教育、宣傳、普及,則是理論走向實踐的必然環節,也是發揮價值觀和民族精神重要作用的必經之路。
黨的十八大強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係建設,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指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係是興國之魂,決定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方向。要深入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係學習教育,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係引領社會思潮、凝聚社會共識”。要求“大力弘揚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深入開展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教育,豐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強人民精神力量。倡導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倡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導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1]。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就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的夢想。”[2]實現中國夢必須堅持中國道路、弘揚中國精神、凝聚中國力量。中國精神包括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是曆史的、動態的,不斷豐富發展的,中國革命精神、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雷鋒精神、“兩彈一星”精神、載人航天精神、奧運精神等,就是不同時期的時代精神,就是中華民族精神的時代體現。在今天的中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係,就是中華民族精神的核心和精髓。
曆史是文化的根基和精神的沃土,當代中國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源發於中華民族悠久的愛國主義傳統,生成於中國近現代波瀾壯闊的革命曆史,勃興於新中國成立以來的社會主義建設和改革開放事業之中。因此,必須把新時期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融匯到對中華民族的悠久曆史,特別是中國近現代以來的革命、建設以及改革開放事業中,才能使其獲得豐厚的底蘊和充實的蘊涵;隻有通過追溯和解讀中國民族悠久的曆史傳統和中華兒女可歌可泣的曆史經曆,才能化育出當代中國民族精神的曆史穿透力和生命衝擊力。在研究過程中,我們一方麵立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係這一“基本理論坐架”,以民族精神作為基本研究範式,以愛國主義作為基本研究主題,進行曆史梳理和現實闡釋;另一方麵,我們還立足精神與曆史的貫通,通過從曆史的視角闡釋中國的革命精神、雷鋒精神、改革精神、抗震救災精神等各種具體精神樣式,展示這些具體精神樣式的曆史經曆和曆史意義,使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獲得厚實的曆史底蘊和生動具體的現實實踐模式。此外,在具體行文表述中,我們還立足精神對事件的輻射和普照,闡釋一定曆史時期的民族精神對重大社會事件、曆史發展進程甚至個人事業與生活的重大影響;立足事件對精神的折射和反映,分析曆史事件、個人事跡對民族精神的具體呈現。通過這種“精神與史實雙向關照”情理交融的闡釋與分析,使民族精神觸動整體民族情結和個體心理情感,達到引領風尚、化育素質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