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傳統與現代之間:中國文化現代化的哲學省思

經濟全球化與民族文化建設

字體:16+-

經濟全球化作為當今世界文明發展的潮流,近年日益受到各國政府和學術界的密切關注。就中國總的情況而言,人們對於經濟全球化與市場經濟的發展研討甚多,同時也對其與國際政治關係、與對外開放的關係作了不少有益的探索。但是,對於經濟全球化與民族文化建設的關係的探討,無論在廣度還是深度方麵,都相當不夠。而這個問題的研究,對於我們在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的態勢中,既順應人類文明發展的潮流,又保持並發展民族文化的特質,建設“中國特色”的文化,具有不可忽視的意義。

1.經濟全球化不可能消解文化的民族性一般說來,經濟全球化是以科技進步為基礎,以知識經濟為依托,以發達國家為主導,以跨國公司為主要動力的世界範圍的產業結構調整,其實質是全球經濟市場化。經濟全球化以數字技術革命為先導,它包括生產、銷售、金融和科技四個方麵的全球化,而以生產和銷售的全球化為主要特點。跨國公司通過國際投資形成生產、銷售的全球化,從而形成新的國際關係體製和產業結構格局。以信息產業為軸心的“新經濟”的出現,是經濟全球化的重要表征。發達國家特別是西方發達國家,是經濟全球化的主要推動者和受益者,發展中國家則麵臨挑戰和機遇並存甚至挑戰大於機遇的艱難抉擇。

經濟全球化是當今“和平與發展”這個世界主題的具體表現,是不可抗拒的潮流。最近二十年的世界經濟發展態勢表明,經濟全球化不僅使得發達國家尤其是美國在高度發達的信息技術支持下,創造了曆史上少見的經濟繁榮,而且也使發展中國家獲益匪淺。經濟全球化的潮流,越來越將世界上不同地域、不同體製的國家衝刷到相同的經濟河道上,即通過知識經濟、信息產業的渠道,按照市場經濟的規律配置資源,使整個社會經濟市場化,從而迅猛地發展社會生產力。無論人們的主觀意願如何,經濟全球化已經並將進一步使得不同國度之間的經濟聯係更為緊密,市場經濟的因素日益滲透於社會生活之中。總的看來,經濟全球化對於世界經濟的整體發展,具有重大的促進作用。因此,我們應當順應經濟全球化的世界潮流,進而推動“和平與發展”的曆史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