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傳統與現代之間:中國文化現代化的哲學省思

1.立足現實的文化精神價值論

字體:16+-

現代新儒家們充分肯定中國文化的精神價值,認為中國文化有著人類內在生命的活水源頭,“其價值原自有光芒萬丈,舉世非之而不減,舉世譽之而不增”[120]。而中國文化近百年來之所以“花果飄零”,唐君毅認為是因為帝國主義的入侵、五四運動對傳統的批判以及馬列主義的激**,導致中國社會政治、文化與人心失去了凝攝自固的力量,“此不能不說是華夏子孫之大悲劇”。因此,現代新儒家們深懷“憂患”意識,周詳地闡發了中國文化的精神價值,以圖激發人們對民族文化前途的情感和責任感。

第一,統緒意識。

現代新儒家認為,中國文化具有“一本性”。這種“一本性”用唐君毅的話說,即指中國文化在本原上是一個體係,“有一脈相承之統緒”,“殷革夏命而承夏之文化,周革殷命而承殷之文化,即成三代文化之一統相承”。此後各代遞相承繼,政治上雖有分有合,但總以大一統為常道,並且從未影響到文化學術思想的大歸趨,“此即所謂道統之相傳”,“以中國文化有其一本性,在政治上有政統,故哲學中即有道統”[121]。

顯而易見,唐君毅強調中國文化的“一本性”,實際上是為了闡揚其一體性,由“一本”而引出“統緒”,再由“統緒”而弘揚“道統”,以此來統攝凝聚人心,對中國文化產生敬意,肩起繼承發揚的責任。同時,唐君毅將政治上的“政統”與哲學中的“道統”對舉,一方麵,固然反映了他關於中國文化的“一本性”的思想;另一方麵(而且是更重要的方麵),則表現了他將學術與政治相對區分,從而堅持獨立自守的學術人格的思想。這個思想,是對中國文化中堅持氣節為上的優良傳統的繼承和發揚。他認為政治上的分合,不會影響文化學術思想的承傳,這是將文化價值看得高於政治利害,是對其所倡揚的“天下一家之情懷”的價值推崇和具體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