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百年變局

07 演進:現代化的第五層樓

字體:16+-

“世界工廠”稱號轉移到中國身上,常常被看作世界經濟發展變化的主要標誌之一。“世界工廠”一詞,實際上是基於“工廠”概念來討論世界經濟格局,即把單個工廠當作最基本的主體來看待全球的生產能力分布。這種角度在英國作為“世界工廠”的時代毫無疑問是對的,但用來刻畫當前的中國則已經有刻舟求劍之嫌。

某種程度上,工廠(factory)已經不適合作為觀察當代工業體係的基礎單元。factory一詞在中古英語中本義是“代理店”,其詞義演化成“製造廠”與工業革命有關。工業革命的特征是使用機器代替手工來進行生產,使用很多機器的企業被稱為factory或manufactory以區別於手工為特征的企業firm(工場)。

第二次工業革命後,大批量生產、大規模製造在工業體係中成為主流,於是大型流水線、大車間之類大規模製造的場景便成為“工廠”意象中的主要部分,這構成當今使用“世界工廠”一詞時“工廠”的通常意涵。

在這種意義上,“工廠”是工業體係中的主體,輸入原材料和零件,輸出製成品;要生產出更多製成品,就要建立更大的工廠。說中國是“世界工廠”意思就是說中國在扮演世界最大工廠的角色,為全球生產工業製成品。這樣的視角實際上是在以第二次工業革命時代的工業認知來看待當代工業。在這樣的視角下,如果按照貿易增加值統計體係的方法來看中國所組裝的零部件大量來自進口的事實,那就會產生中國隻是在全球產業鏈中扮演組裝廠角色的看法。如果注意到一些新建的組裝廠選址出現從中國轉向西方國家的跡象的話,就可能得出“製造業回流”、“西方國家正在‘再工業化’”的判斷。不過,在當代工業的現實圖景下,這種判斷需要重新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