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中國史學家的史學史情結
一、小引
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曆史,任何學科也都有自己的曆史。中國史學作為一種學問、一種工作,或作為一門學科,當然也有自己的曆史,這就是中國史學史。
一般說來,人們對於什麽是文學史、藝術史、哲學史、科技史等,都容易理解,而對於史學史卻不免有點陌生之感。應當承認,各門學科的曆史,都有其重要性,都應當受到重視。對於中國史學史來說,這種重要性顯得更加突出一些。這是因為:中國史學史是闡述中國史學發展過程及其規律的學問,具體地說,它是探索中華文明進程之記載與撰述的曆史。為了認識中華文明的曆史進程,人們要研讀中國通史;為了認識中華文明進程是怎樣被一代代史學家記載下來,又被一代代史學家撰寫成內容豐富、形式多樣、表述生動的曆史著作的,人們就要研讀中國史學史。讀一點中國史學史,必定會有益於人們加深對中國曆史的理解。
正因為如此,在20世紀,中國史學家不斷凝聚起一個深沉的情結:撰寫中國史學史,探索中華文明進程之記載與撰述的曆史麵貌。為此,他們付出了艱辛的努力,獲得了可喜的進展,給20世紀中國學術史留下了重要的一頁。
二、撰寫中國史學史:梁啟超提出的問題
“五四”前後,受西學的影響,許多新學科勃然興起,各種專史的研究成為學術界所關注的問題。1926—1927年,梁啟超在清華大學做“補中國曆史研究法”(也稱“廣中國曆史研究法”)的講演,後經門人記錄、整理,以《中國曆史研究法(補編)》為名出版。梁啟超在此書的緒論中說道:
本演講全部組織,可以分為“總論”、“分論”兩部。總論注重理論的說明,分論注重專史的研究,其宗旨在使有研究曆史興味的人,對於各種專史知道應該研究並且知道如何研究。舊作所述,極為簡單,不過說明一部通史應如何作法而已。此次講演,較為詳細,偏重研究專史如何下手,因為作通史本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專史沒有做好,通史更做不好。若是各人各做專史的一部分,大家合起來,便做成一部頂好的通史了。此次講演,既然注重專史,所以又可叫做《各種專史研究法》。[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