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見,這是一個很好的發展趨勢,預示著中國史學史研究將要邁出新的一步。
然而,1966年開始的“**”無情地扼殺了這一發展勢頭。中國史學史的研究,同樣也經曆了“革命大批判”的考驗。“**”10年,中國史學史研究也被擱置了10年之久。當然,忠實而執著的史學家,仍舊不會停止思考,但他們畢竟沒有任何討論問題和發表見解的空間了。
四、發展時期的主要成就
20世紀70年代後期,隨著10年“**”的終結,在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思想路線的確立和改革開放國策的實施這樣一個曆史背景之下,中國史學史研究迎來了它的春天。從1978年起,全國一些高校相繼招收中國史學史專業碩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1979年,在白壽彝主持下,北京師範大學《中國史學史參考資料》複刊,並更名為《史學史資料》。1980年,吳澤主編的《中國史學史論集》第一、二輯出版,朱傑勤著《中國古代史學史》出版,張孟倫著《中國史學史論叢》印行。1981年,《史學史資料》更名《史學史研究》,並向國內外公開發行。與此同時,研究中國史學史的專題論文在《曆史研究》、《中國史研究》等全國許多學術刊物上競相發表。短短兩三年中,出現這樣的局麵,預示著中國史學史研究將進入一個新的階段。
20世紀八九十年代的中國史學史研究,以其多方麵的進展和成就,表明這門學科已經進入到它的發展時期。盡管現今我們還不可能對其做深入細致的總結,但以下幾點足以證明這一判斷是有充分根據的:第一,是研究隊伍的擴大;第二,是研究領域的拓展;第三,是研究成果的學術水平的進一步提高,這一方麵可以從學術論著的整體麵貌來說明,另一方麵則可以從該領域的理論創新和學科建設的進展來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