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初年梁啟超和章太炎的史學[1]
一、梁啟超的“新史學”理論的提出
19世紀90年代中葉至20世紀初年的十幾年中,也就是在清皇朝統治的最後十幾年中,中國曆史發生了重大變化,中國的國際環境也發生了重大變化,曆史發展的節奏加快了,曆史學的近代化曆程也加快了步伐。史學上有一件軼事,對於說明這兩個方麵的變化是有啟發的。這件軼事是:
當黃遵憲在駐英使館任職時,薛福成在駐法使館任職行將期滿歸國,這時黃遵憲把《日本國誌》寄到巴黎,請薛作序,並致意雲:“方今研史例而又諳於外國形勢者,無逾先生,願得一言以自壯。”薛乃為之序,時在光緒二十年(1894年)3月。序文稱讚《日本國誌》是一部“奇作”,“數百年來鮮有為之者”。序文論到日本明治維新以來的形勢和中日關係的現狀及前景時說:“百務並修,氣象一新,慕效西法,罔遺餘力。”“富強之機,轉移頗捷,循是不輟,當有可與西國爭衡之勢。”序文預測中日關係,或為“仇讎”,或為“唇齒”,這取決於形勢的發展,並強調說:“然使稽其製而闕焉弗詳,覘其政而瞢然罔省,此究心時務、閎覽劬學之士所深恥也!”這是強調了解中國近鄰日本曆史與現狀的重要。序文最後說:“速竣剞劂,以饗同誌,不亦盛乎!他日者,家置一編,驗日本之興衰,以卜公度之言之當否可也。”[2]作為史家和外事活動家,這些話是意味深長的。果然,薛序墨跡未幹,爆發了甲午中日戰爭;次年,《馬關條約》簽訂,輿論嘩然,國人震驚。隨著洋務破產,西學沛然而興,改良呼聲日高。然而,“百日維新”失敗,東西列強串通,改良自強之夢終於破滅,於是乃有資產階級革命黨人的興起。這一段曆史風雲反映在史學發展上,是資產階級史學家之史學理論和曆史思想的提出,梁啟超和章太炎是這方麵的代表人物。在中國近代史學萌生過程中,他們比魏源、王韜、黃遵憲更向前邁進了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