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白話二十四史

於謙列傳

字體:16+-

於謙(1398—1457年),字廷益,號節庵(ān),杭州府錢塘縣(今浙江省杭州市)人。明朝名臣、軍事家。

力挽狂瀾的清流砥柱

於謙自幼苦讀詩書,誌向高遠,將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的畫像掛在書房,作為榜樣。

七歲那年,有個僧人為他看相,驚歎說:“這個孩子將來能成為拯救時局的宰相!”二十四歲時,於謙考中進士,正式踏入仕途。

1426年,於謙以禦史的身份,隨明宣宗平定了漢王朱高煦(xù)的叛亂,宣讀他的罪狀。於謙義正言辭,聲色俱厲,朱高煦嚇得連頭都不敢抬,隻能趴在地上瑟瑟發抖,口中一遍遍喊著罪該萬死。

幾年後,明宣宗破格提拔於謙為河南、山西的巡撫。於謙一到任,立刻微服私訪,考察當地實情,遇到水旱災害,片刻不耽誤地呈報朝廷,政績十分突出。

當時,朝政由楊士奇、楊榮和楊溥(pǔ)主持,合稱“三楊”。於謙深受“三楊”器重,他早上呈遞的奏章,傍晚就會得到批準。期間,於謙曾經短暫離職,數以千計的百姓請求朝廷讓他留任,就連當地藩王也為此進言。

後來,太監王振開始掌權。王振肆無忌憚地弄權,明目張膽地收賄,群臣爭相獻媚。於謙每次進京議事,總是空手而來,不送任何禮品。

曾有人勸他至少帶點土特產,於謙瀟灑地甩了甩衣袖,說:“我隻有這兩袖清風。”在他治理地方的十九年中,恩威並重,深得百姓信服,山匪盜賊都不敢進入他的轄境。

明英宗即位的第十四年,於謙被召入朝擔任兵部侍郎。第二年,北方蒙古族瓦剌部的首領也先大舉進犯,王振想要趁機建立不世功勳,慫恿英宗禦駕親征。

於謙與兵部尚書鄺(kuàngyě)極力勸阻,英宗一意孤行,於是由鄺跟隨皇帝管理軍隊,讓於謙主持兵部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