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士奇(1365—1444年),本名楊寓,字士奇,號東裏,吉安府泰和縣(今江西省泰和縣)人。明朝前期重臣、學者。
修身治國的宰輔重臣
楊士奇一歲時父親去世,母親改嫁到羅家,便改姓羅。羅父有感於楊士奇的孝道,讓他恢複楊姓。楊士奇喜歡研究學問,成年後靠教書賺錢奉養母親。
建文帝繼位後,召集天下儒生編修《太祖實錄》,楊士奇被推薦為編撰官。
不久,吏部為參與修史的文臣舉行了一次考試,吏部尚書看到楊士奇的試卷後,驚歎道:“這不是一個編撰經書人的言論!”奏請他為第一名。
明成祖登基後不久,楊士奇進入內閣,參與決策國家大事。楊士奇性格嚴謹,在家絕口不談公事,麵對皇帝舉止恭敬,善於應答。與人交談時總有真知灼見,經常幫別人掩蓋小過失。
有一次,廣東一位地方官叫徐奇,贈送了一些特產給內廷官員,送禮名單不慎被成祖知道。成祖見名單上沒有楊士奇的名字,便問他原因。
楊士奇說:“徐奇去廣東任職時,群臣都去送行了,當時臣恰好生病沒有去,所以沒有臣的名字。如果臣沒生病,說不定就有了。何況這些特產不值錢,說明不了什麽問題。”成祖便將名單燒掉了。
1408年,明成祖北巡,讓楊士奇等人輔佐太子朱高熾(chì)監國。太子熱衷文學,欣賞當朝儒士王汝玉,讓他給自己講作詩之法。
楊士奇勸諫道:“陛下應當專心研讀《六經》,如果有空閑時間,則研習兩漢時期的詔令。詩歌畢竟隻是雕蟲小技,並不能治國安邦!”太子表示認同。
“靖難之役”時,明成祖的二兒子朱高煦(xù)多次立下戰功,成祖曾允諾讓他做太子,後來隻封為漢王,朱高煦心生怨恨。成祖又格外寵愛小兒子朱高燧(suì),朱高煦和朱高燧便聯手離間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