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李嘉誠最有價值的投資策略

5.抓住商機,還要等待最佳時機

字體:16+-

在李嘉誠看來,投資要等時機,如果天時、地利、人和一樣都不具備,你就冒然出手,必然要遭受失敗。所以,商人要有洞察時局的眼光,時機不到,大可坐壁上觀,看別人龍爭虎鬥、兩敗俱傷之後,自己再迅速出手,收拾殘局或者坐收漁利,這樣才能成為真正的勝者。李嘉誠對港燈的收購,正體現了他這種在變局中發現機遇的眼光。

港燈是香港電燈公司的簡稱,本是香港十大英資上市公司之一,於1890年注冊成立,有著一百多年的曆史。最初港燈一直是獨立的公眾持股公司,股東為各大英資洋行。同時,港燈又是香港第二大電力公司,收入一直很穩定,再加上當時香港政府曾經推出“鼓勵用電的收費製”,港燈的供電量暴增,收益自然也跟著增加不少。對於港燈這塊有厚利可圖的大肥肉,早在1981—1982年間,怡和、長江、佳寧等集團就對其虎視眈眈,想將它攬入懷中,競爭十分激烈。在這種局勢下,李嘉誠究竟使用了什麽手腕,才將這塊肥肉攬入了自己囊中呢?

在當時想收購港燈的幾家公司中,怡和置地公司表現得氣勢如洪,由於在海外投資出現了問題,導致其在香港本地出現了大肆擴張之勢。置地公司先是大手筆購入了電話公司、港燈公司的公眾股份,然後以打破香港開埠以來的最高地盤價47.5億港幣投到中環地皮,用來開發“交易廣場”的龐大工程。

1982年,置地公司計劃收購港燈的消息在輿論界傳遍後不久,以高於市價31%的優厚條件完成了對港燈的收購。但是,置地也為此付出了向銀行大筆貸款,使負債額高達160億港幣的代價。而傳言中的長江實業和佳寧公司實際上並沒有參加競購,佳寧公司當時正麵臨危機,而長江實業則是真的不動聲色。對於收購港燈,李嘉誠實際上是胸有成竹,所以才能夠始終保持冷靜的態度,等待機會的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