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要做到有把握,就必須知彼知己。孫子說:“不知彼而知己,一勝一負;不知彼,不知己,每戰必敗。”
無論做何種事均應做好事前的調查工作,確實客觀地認清雙方的具體情況,才能獲勝。
《孫子》中說:“多算勝,少算不勝,由此觀之,勝負見矣。”這裏的“算”是指“勝算”,也就是致勝的把握。勝算較大的一方多半會獲勝,而勝算較小的一方則難免被打敗。
戰術要依情勢的變化而定,整個戰爭的大局,必須要有事先充分的計劃,戰前的勝算多,才會獲勝,勝算小則不易勝利,這是顯而易見的道理。如果沒有勝算就與敵人作戰,那簡直是失策。因此,若居於劣勢,則不妨先行撤退,待敵人有可乘之機時再作打算。無視對手的實力強行進攻,無異於自取滅亡。
在任何時代任何國家,有資格被尊為“名將”的人,都有個大原則,即不勉強應戰,或者發動毫無勝算的戰爭。如三國時的曹操便是一例。他的作戰方式被譽為“軍無幸勝”。所謂的幸勝便是僥幸獲勝。實際上,曹操的致勝手段絕非如此,而是確實掌握相當的勝算,依照作戰計劃一步一步地進行,穩穩當當地獲取勝利。
在國外類似曹操的人,日本的武田信玄是一個。他所統率的武田軍團在二次大戰中所向披靡,理由之一便是他不打沒有勝算的戰爭。此外,中國曆史上的諸葛亮和世界曆史上的愷撒大帝等人,均是善於運籌帷幄,才建立了不朽的功勳。
沒有把握的戰爭不可能一直僥幸獲勝,終究會碰到難以克服的障礙。因此,當我們要開創事業,或者拓展業務時,最好還是有致勝的把握再動手。
雖說把握勝算,然而經濟活動是人與人之間的戰爭,所以不可能有完全的勝算。因為其中包含著許多人為的因素,諸如情感因素在內,所以不可能有完全的勝算,無法確實地掌握。不過,至少要有七成以上的勝算,才可進行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