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3月,美國標普500指數第二次觸發熔斷機製,自年內高點累計跌幅超過20%,美股進入技術性熊市。對於這次美股暴跌,人們議論紛紛,有不少專家認為金融危機迫在眉睫。關於本次美股暴跌,公認的觸發點是新冠疫情衝擊和原油價格暴跌。至於更深層次原因,各種分析都有,簡單歸結一下主要有以下幾點:美股估值過高、金融機構風險敞口處於高位、算法交易的普及和被動價格交易比例的上升。至於美國經濟基本麵的角度,倒是不少學者認為其並不構成暴跌的誘因。其實在這次暴跌之前,美國股市已經連續多年上漲。如果從基本麵看,盡管至2019年美國經濟持續複蘇,美聯儲結束量化寬鬆開始縮表,並開啟加息進程,但是這依然不能完全解釋美股的高漲。那是什麽支撐著美股此前的節節攀升呢?
不妨從經濟金融化的視角看這個問題。“經濟金融化”簡而言之就是金融部門的資本和規模不斷增長;非金融企業投資於金融渠道的資金比例快速提升,基於金融渠道的利潤累積逐漸成為企業盈利的主導模式;非金融企業的實業投資意願低迷,企業固定資產投資占比(即實業投資率)出現持續下滑態勢。
在此之前的若幹年間,美股經曆了連年的持續上漲,其中支撐其上漲的一個重要動力就是上市公司的股票回購。所謂公司回購股票是指上市公司從股東手中購回本公司發行在外的普通股的行為。這裏進一步要問,公司管理層為什麽要回購呢?一般原因有以下幾點:
第一,提高EPS,改善公司的盈利能力。美股回購大部分為庫存股,回購後這些庫存股不參與每股收益的計算,因此回購股票可以減少自由流通股股本,提高EPS,改善公司的盈利能力並提高股價。
第二,管理層的薪酬激勵。公司的EPS(每股收益)和股價一般與管理層的薪酬水平掛鉤,因此管理層有動力去進行回購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