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機會都是稍縱即逝的,關鍵在於能否及時把握得住。唐朝文豪韓愈說的“動皆中於機會,以製勝於當世”,說的就是這個道理。任何時候,社會都是“動”著的,機遇也是這樣。準確抓住它,並能應用起來,就會成功。對於商人,特別是像胡雪岩這樣的官商來說,沒有機會,就沒有利;沒有利,也就沒有發展。因此,在胡雪岩的商業經營活動中,機會,他看得很重要,而正是因為他對機會的重視,所以,他總是能抓住機會,從而順勢而起。
1.乘勢而謀
做事情要如中國一句古話說的“與其待時,不如乘勢”,許多看起來難辦的大事,居然都順順當當地辦成了,就是因為懂得乘勢的緣故。
——胡雪岩
在胡雪岩看來,勢有三種,即人勢、商勢、局勢,他的名言是“有勢就有利”, “勢”是為利服務的。胡雪岩確實是乘勢高手,因為“勢”對他來說,無處不在、無處不有。一個生意人如果能像胡雪岩這樣察勢、造勢、順勢,必為大商人。胡雪岩幫助左宗棠籌辦船廠和籌措軍餉向洋人借款成功,就是乘勢的最好寫照。
胡雪岩是中國曆史上第一個以商人身份代表政府向外國引進資本的人。而在他之前,清政府從來沒有向洋人借過款,並且嚴格規定任何人都不能代表政府向洋人貸款。例如曾是首輔軍機大臣的恭親王就曾擬向洋人借銀一千萬兩用於買船,所獲諭批卻是:“其請借銀一千萬兩之說,中國亦斷無此辦法。”胡雪岩提出向洋人借款的想法,甚至讓一向果敢有佳的左宗棠也心存猶豫。最終,在胡雪岩一番關於當下時勢以及辦大事要懂得乘勢而行的剖析下,左宗棠才同意其想法。
胡雪岩說:“做事情要如中國一句古話說的‘與其待時,不如乘勢’,許多看起來難辦的大事,居然都順順當當地辦成了,就是因為懂得乘勢的緣故。”雖然都是向洋人借款,但恭親王那時要辦一定會遭到否定,而此時卻不一樣,這時提出這個想法獲得獲準可能性極大,這是時勢使然。第一,恭親王向洋人借債買船,受到洋人多方刁難,朝廷大多數人持保留意見,恭親王也隨之開始打退堂鼓,事情自然難以辦成;而此時洋人已經看出朝廷決心鎮壓太平天國運動,收複東南廣大地區,在這種情況之下,他們主動借款幫助朝廷,朝廷自然不大可能拒絕。第二,恭親王時朝廷軍務並不緊張,向洋人借款買船還可以暫緩,而現在軍務重於一切,重中之重又是鎮壓太平天國,為解決軍務之急而向朝廷提出向洋人借款的請求,朝廷自然不會拒絕。第三,現在帶頭向朝廷上奏的左宗棠本人手握重兵,並且因平定太平天國有功而深得慈禧太後信任,由他向朝廷提出借款事,其分量自然就不一般了。憑借這三個條件形成的大勢,向洋人借款不辦則罷,隻要辦就一定會成功。結果事情的發展也果真如胡雪岩所料,幾乎一點不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