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言有“道”
惡人之心,失其本體。
“明”言今說
惡人的心,失去了本來麵目。
今人得“道”
“良知”是一顆清淨不染的心,一般人理解為一顆“好心”,則有偏頗。有人曾問王陽明:“您說人人都有良知,為什麽有人做好事,有人做壞事呢?”
是呀!如果一個人有好心,怎麽會幹壞事呢?如果沒有好心,說明人人都有“良知”的結論並不正確。
對此,王陽明的回答是:“惡人之心,失其本體。”
惡人也有“良知”,隻是被貪欲蒙蔽,失去了本來麵目,所呈現出來的行為便是“不良”,好比一杯淨水,原本可以滋養身體,一旦添加了毒藥,那就要毒死人了。但毒性不是水的本性,惡也不是人的本性,都是後來添加。既然可以添加,也可以清除,水可以通過蒸發重新變成淨水,人可以通過清除貪欲重現良知。
有一個故事,可以說明惡人確有良知,而且“除惡”的過程並不太難:
有一次,唐代高僧空也禪師外出弘法,在一條山路上,突然竄出一群土匪,將刀劍架在他脖子上,索取“買路錢”。空也看著他們,簌簌地掉下了眼淚。
匪徒們哈哈大笑說:“你真是一個膽小和尚!”
空也禪師說:“我不是因為害怕才流淚,對於生死,我早就不放在心上了。”
“那你為什麽流淚呢?”匪徒們好奇地問。
空也禪師說:“你們一個個年輕力壯,不為社會工作,不憑勞動養活自己,卻在此攔路劫財。我想到你們所犯的罪過,不僅國法難容,將來還要墮入地獄,遭受苦難。我是為你們感到傷心才流淚啊!”
匪徒們聽了,深受感動,竟然拋下貪婪之心,皈依到空也禪師門下,從此變成了虔誠的修行人,心性和行為與往日大不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