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交往中,枯燥的大道理往往不能被人接受,如果能夠化抽象、枯燥的講理為具體生動的比喻,把簡單枯燥的事情具體化、形象生動化,就能夠使自己的言談更加生動有趣,引人入勝。把深刻的大道理用淺顯生動的語言表達出來,就能夠讓人們覺得更親近,更貼近生活,從而更喜歡和你交往。
如何才能讓說出的話深入淺出,展現語言的深度和風度呢?
1.用各種修辭手法將道理通俗化
比擬、誇張等修辭手法可以將複雜、抽象、深奧的道理通俗化。一些寓言常常使用這種方法,如,《伊索寓言》中有一篇講道:“蒼蠅站在風車上,大言不慚地說‘風車的轉動,都是我的力量’。”當某些人誇耀自己在某件事中的功勞時,把這個寓言講給對方聽,他也許能夠大悟。
聯想集團的老總也講過一個“鴕鳥理論”,說“當兩隻雞一樣大的時候,另一隻肯定覺得你比他小;當你是一隻火雞,人家是一隻小雞,你覺得自己大得不行了吧,小雞就會覺得咱倆一樣大。隻有當你是隻鴕鳥的時候,小雞才會承認你大。所以,千萬不要把自己的力量估計得過高”。這個理論形象地說明隻有你站得足夠高,才會被人信服,這種啟發式的語言,更容易被人接受。
2.將道理情理化
人是情緒化的動物,當道理講不清楚的時候,不妨以情緒、感受將其中的道理具體化,讓人的體會更深刻。
一個小故事中,某男告訴別人“欠什麽別欠人情,能用錢辦成的事,就不要用人情去辦”。這是個很難說清的道理,但他指著飯桌上一盤花生說:“你覺得欠別人一盤花生米,在別人心裏沒準欠他一頓鮑魚,人情這東西不具體,很難說明白,到最後兩人都感覺吃虧。”將道理用感覺說出來,讓人覺得無比親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