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節我們仍然聚焦在孩子發展同伴關係和建立友誼的話題,幫助父母加深了解。
學齡前的孩子在和朋友交往時,會很願意進行積極的“你幫我,我幫你”的親社會行為的互動;同時我們也看到另外一個現象,也就是他們間會有很多的爭吵和衝突。
小朋友在一起玩的時候,他們玩著玩著,突然就開始爭吵,然後隨著爭吵的升級就開始動手了。特別有意思的是,他們吵過、鬧過後不一會兒,又開始玩在一起了。這是兒童和成年人非常大的不同。其實,能夠玩在一起,能夠互動是他們天然“聯結”的需求,他們不會在乎彼此間的“利害”“衝突”“矛盾”,而發生“你不搭理我,我不搭理你”的現象,他們在乎的是能否可以再次玩在一起。
談到這個部分的時候,要提示家長朋友進行回顧和核查:
第一,你是否有時候參與到孩子的爭鬥當中,充當孩子的“法官”,或者成為孩子的“辯護律師”,跟其他家長評斷是非?家長如果這樣做,是孩子最不希望的。也許孩子從此就失去了最在乎的朋友。同時,家長之間也因此產生矛盾。
第二,孩子小的時候,父母是如何推動孩子發展他的同伴關係、友誼關係以及社會化互動關係的?你是否允許孩子跟其他小朋友玩?是否擔心自己的孩子被欺負?是否害怕自己的孩子被傷害?是否擔心自己的孩子被病毒傳染?是否擔心自己的孩子被壞孩子影響?家長如果存在上述擔心,勢必對孩子發展人際關係產生影響,孩子會變得越來越膽小,越來越不敢交朋友以及發展他的同伴關係和友誼。
第三,孩子在和其他小朋友玩的時候,你是否一定在孩子身邊看著?你是否在旁邊不停地告訴孩子不要這樣、不要那樣?或者在旁邊不停地指導應該跟誰玩、不跟誰玩?如果你這樣做了,你就限製了孩子社會化互動關係的建立和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