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多爾袞

十三 平叛各地,征討漠北蒙古

字體:16+-

多爾袞一意孤行,強製推行“剃發令”,惹起了全國各地風起雲湧的抗清浪潮,影響了一大批已經降清的明朝將士,他們也是漢人,也要被剃頭,心裏也反對,從而促使正規軍倒戈抗清,他們的戰鬥力,自然比普通民眾組成的義軍更有力量。他們重新回歸各個南明後續政權,與李自成的大順軍和張獻忠的大西軍殘部遙相響應,互相聲援。在這一波抗清運動中,聲勢較大的有江西的金聲桓和王得仁、廣東的李成棟以及山西的薑瓖等。

順治五年(1648)正月二十七日,江西提督金聲桓和副將王得仁倒戈,舉兵抗清。

金聲桓,早年為盜賊,江湖綽號“一鬥粟”,後來接受招安,投入左良玉帶領的明朝官軍中,鎮壓農民起義軍,衝鋒陷陣、出生入死,由從二品都督同知晉升為正二品總兵官。清軍入關,南明弘光政權建立,左良玉從武昌起兵,沿江東下,赴南京“清君側”,聲討權臣馬士英。左良玉死於途中,其子左夢庚降清,金聲桓隨左夢庚歸順,任清廷江西總兵,駐守南昌,後奉命向南進軍,攻克吉安,圍困贛州孤城。半年後,金聲桓指揮的清軍攻占贛州後,南明六千守城將士殉國。清軍屠城,大約二十萬軍民被殺,史稱“贛州之屠”。

清廷以金聲桓之功,改任他為提督江西軍務總兵官。金聲桓自以為未費滿洲一鬥糧,孤軍就收複了十三府、七十二縣,讓數千裏地歸於新朝,從清軍入關後,還沒有誰功高於他,希望在論功行賞時,能夠被封個王侯之爵。結果清朝隻給了金聲桓一個副總兵兼提督江西軍務的官銜,副將王得仁隻得了個把總之職,比原來在明朝時的官銜還低。他們大失所望,憤懣不平。

這是因為多爾袞對這些手握重兵的明朝降將一直存有戒心,覺得他們大多是投機歸順,並非是心悅誠服地投降,所以不敢加以重用,還派人監視和節製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