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死佛像·活菩薩
有個故事說:一個非常虔誠的居士遭遇困難,去附近的寺院中跪求觀音菩薩,希望觀音能保佑他逢凶化吉,財源廣進。正拜著,居士突然發現身邊不知何時冒出一人,撲倒在佛像前就拜,而這個人的模樣,像極了供台上的觀音菩薩。
居士忍不住問道:“您怎麽和上麵的觀音菩薩一模一樣啊?”那人答:“我就是觀音。”
居士聽了,高興極了:“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趕緊普度一下眾生吧!我遇到大難題了!”
誰知觀音卻說:“佛門廣大,隻度有緣人。”
居士說:“我在這兒拜你,你又顯靈了,這還不是緣分嗎?”
觀音又說:“是緣分又如何?你沒看到我也在拜佛嗎?我也有難事啊!”說罷,消失不見,留下居士一個人在那裏發呆。
這個故事帶有很強的寓言色彩,其內在含義,無非“求人不如求己”,這我們在前麵的章節中已有涉及,不是我們這節的重點。我們這一節的重點是——為什麽中國人那麽崇尚觀音,其程度甚至超過了佛祖釋迦牟尼?
這還要從“觀音”的由來說起。觀音,在梵文中寫作Avalokite·vara,譯為中文應該是“觀世音”,是“南無大慈大悲救苦救難廣大靈感觀世音菩薩摩訶薩”的簡稱。那麽,為什麽我們現在不叫“觀世音”,而叫“觀音”呢?這主要是因為中國古代流行避諱帝王的名字,“觀音”避的就是唐太宗李世民的“世”字,這麽說來,即使是觀音,遇到封建帝王,也隻有被壓迫的份兒。而這也從側麵說明,宗教中所傳那些所謂“法力無邊”之類是多麽的不靠譜,要不然,直接顯個形,不嚇死他個皇帝老兒!
當然,這反過來也有助於我們認同,信佛也好,信觀音也好,還是信仰其精神,不能迷信。
那麽,“觀世音”三字又作何解釋呢?有人說,這就是“慈悲”的意思。這麽說並無不可,不過據佛經中認為,觀世音者,主要是因為觀音菩薩發下了一個大願,叫“無緣大慈,同體大悲”,這個大願是針對佛家“隻度有緣人”的說法而發的,簡單說來,就是佛祖及除觀音之外的佛教諸神,隻救度那些相信佛學理論的人,那些不接受、不想聽佛法指導的人,自然就度不了了。這麽說來,這種理念也沒什麽不好,至少沒有佛祖什麽責任。這就好比一個人得了重病,有人要救治他,給他找來了上等的良藥,但他偏偏不肯吃,誰也沒有辦法。可以說,這裏所謂的“緣分”主要是一種認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