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為學日增,為道日損
為學日增,為道日損——這是《道德經》中的名句。對於前半句,我們很容易理解,為學日增,就是說做學問,是一個每天增加知識、天天向上的過程,而且知道得越多越好,這是沒有疑義的。但對於後半句,爭議就大了。
首先就在於“為道日損”中的“道”字有太多的內涵。眾所周知,“道”是中國文化尤其是中國哲學的內核。在道家那裏,修行的最高境界叫“得道成仙”;在佛家那裏,也不叫“得佛高僧”,而是叫“得道高僧”。這裏的“道”做何解釋?本書的書名叫《頓悟》,悟的是什麽?還是“道”。這個“道”又作何解釋?在世俗社會,“道”也經常被人們掛在嘴邊上,比如,“為人處世之道”,“夫妻之道”,“治國之道”,這裏的“道”,又做何解釋?
其次是“損”字。有一種解釋認為,“為道日損”中的“損”,就是反省自己,不斷檢討自己的毛病,改正自己的過錯,去除自己的私欲和貪念,改掉自己身上的不良習氣。也就是自我反省,自我改正。另一種解釋則是說,“損”就是“少”,沒有更多的延伸意義。所謂為道日損,就是說,修道的過程,恰恰與求知的過程相反,知道得越少越好。這解釋跟上一種解釋風馬牛不相及。
爭議是有的,但主流看法也是有的。普遍的解釋取眾家之長,即認為“道”就是人生的真諦。而尋找人生真諦的過程,是一個自減的過程。
自減,就是自己做減法的意思,是相對於自加而言的。我們知道,人生下來時,空空如也,白紙一張,所有的一切都是別人和自己加上去的,包括知識、財富、經驗、體驗,等等。這個過程是個成長的過程,用楊瀾的話說,“人可能不成功,但不能不成長”,所以說,這個加法是必須得做的,這也正是老子為什麽要把“為學日增,為道日損”兩句話放到一起說的緣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