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吃好睡好
慧海禪師是唐代高僧,因其俗家姓“朱”,且被當時的禪門領袖馬祖道一禪師譽為如珍珠般“圓明光透”,所以時人又稱其為“大珠和尚”。典籍中說,他悟道後深藏不露,故意表現得笨嘴拙舌、呆板木訥。然而由於他得過馬祖的首肯,因此不管他怎麽韜光養晦,向他求學的僧人越來越多,不分白天黑夜地向他提問題。事不得已,禪師隻好隨問隨答,其智慧猶如泉湧,且深入淺出,令人歎服。
有一次,一個僧人問他:“聽說您修習禪道非常用功?那您是怎樣用功的?”禪師說:“很簡單,餓了就吃飯,困了就睡覺。”僧人不解:“世上有誰不是餓了吃飯、困了睡覺?這也叫用功?”禪師說:“你隻知其一不知其二:世人雖然也是在吃飯、睡覺,但他們吃飯時百般挑揀,睡覺時輾轉反側,跟我完全不同。”
這個典故,後人把它總結起來,叫“饑餐困眠”,也叫“饑來吃飯困來眠”,是非常高的修行境界。我們可以分別從吃飯和睡覺兩方麵去理解它。
首先,“民以食為天”,人要生存下去,就要吃飯,沒飯吃,一切免談。我喜歡讀史,讀史過程中最驚心動魄的地方,莫過於那些“人競相食”、“易子互食”之類的記載。五代十國時期,有的軍閥甚至用人肉當軍糧!拋開這些極端事件,我們仍然可以說,五千年中國史,基本上還是一碗飯的曆史。啥時候老百姓沒飯吃了,那碗飯吃得太艱難了,天下就會亂;有人振臂一呼,給老百姓飯吃,人們就跟著他走,和他並肩戰鬥。江山打下來,懂得在自己大吃大嚼的同時也讓老百姓吃飽飯的,江山就坐得久一些。如果能在此基礎上再讓老百姓吃得有營養點,如孟子倡導的讓七十歲以上的老人吃上肉食,那就是“王道樂土”,是封建社會的最高境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