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杜甫眼中的三國

第四十五章

字體:16+-

雖然在夔州的生活安定,比起在成都也相去不遠,但是杜甫的心情一直都沒有辦法放開,也不想在此地久住,主要自己很想回去長安、洛陽,加上這地方的風土人情也讓他感覺格格不入。雖然他寫下《詠懷古跡五首》之四:

「蜀主窺吳幸三峽,崩年亦在永安宮。翠華想象空山裏,玉殿虛無野寺中。古廟鬆柏巢水鶴,歲時伏蠟走村翁。武侯祠屋長鄰近,一體君臣祭祀同。」

「劉備出兵伐吳就駐紮在三峽,無奈戰敗歸來去世在永安宮。

昔日翠旗飄揚空山浩浩****,永安宮湮滅在這荒郊野廟中。

古廟裏杉鬆樹上水鶴做了巢,每逢節令仍舉行隆重的祭祀。

丞相的祠廟就在先王廟臨近,君臣共同享受著禮儀和祭禮。」

看著窗外的綿綿細雨,想起在成都草堂窗外見到細雨斜風所作的《春夜喜雨》: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野徑雲俱黑,江船火獨明。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

「及時的雨好像知道時節似的,在春天來到的時候就伴著春風在夜晚悄悄地下起來,無聲地滋潤著萬物。田野小徑的天空一片昏黑,唯有江邊漁船上的一點漁火放射出一線光芒,顯得格外明亮。等天亮的時候,那潮濕的泥土上必定布滿了紅色的花瓣,錦官城的大街小巷也一定是一片萬紫千紅的景象。」

望著草堂外的綿綿春雨,心想這雨何時能夠停歇?又想到那一年的漢中霖雨,是否就像是今日,還是雨勢更加滂沱呢?

一開春,魏國下令在合肥建築新城,目的是用來防備東吳入侵,很顯然明帝的南麵方針已經從父親時代的進攻,改為防守為主,畢竟魏國土地大、資源多,經得起耗,東吳有多少本錢玩持久戰?又能支持多久?

這時吳王提出征討夷州的想法。這是哪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