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杜甫眼中的三國

第三十六章

字體:16+-

在草堂的杜甫心想:如果說到東吳繼周郎之後,誰最稱得上少年英雄、雄姿英發的話,應該舍陸遜沒有第二人。光是麵對劉備傾益州之力而來,對內還要製止氣血方剛的武將想決一勝負的心態,就不比周瑜麵對的情況來的好,難怪好友高適會在《酬河南節度使賀蘭大夫見贈之作》稱讚:

「高閣憑欄檻,中軍倚旆旌。感時常激切,於己即忘情。

河華屯妖氣,伊瀍有戰聲。愧無戡難策,多謝出師名。

秉鉞知恩重,臨戎覺命輕。股肱瞻列嶽,唇齒賴長城。

隱隱摧鋒勢,光光弄印榮。魯連真義士,陸遜豈書生。

直道寧殊智,先鞭忽抗行。楚雲隨去馬,淮月尚連營。

撫劍堪投分,悲歌益不平。從來重然諾,況值欲橫行。」

「我立於高閣,倚靠著欄杆,眼望著大軍主力部隊集結於軍旗之下;

因感歎時事,常常激動得難以自已,早已忘我地抒發、慨歎情懷;

黃河和華山兩地有敵軍出現,河南境內又聞金鼓之聲;

因沒有禦敵良策而羞愧,而此次,多謝讓我師出有名;

讓我掌握兵權方知此恩重於山,臨陣殺敵之前才覺得人的生命輕如鴻毛;

群山就像人的胳膊和大腿一般起重要作用,而長城和守地的關係就像是唇亡齒寒;

敵人軍力很鋒銳,攻勢很猛,但我軍也是屢戰屢勝,是我這當主帥的很光榮;

戰國魯仲連是個真義士,三國陸遜也不是一個無知書生;

難道堂堂正正做人也需什麽特殊的智慧,也需要先於別人不堅持看重自己的高尚情操嗎?

楚地的雲隨馬離去而遠走,淮地的月卻還照著相連的營寨;

唉,隻有劍與我心意相通,悲歌也在為我打抱不平!」

這樣的陸遜,如果以書生來形容他,也未免太小看他,畢竟之前還有討伐山越叛亂等功績在,不比東吳那些隻會拿著武器衝鋒的武將差到哪去不是嗎?自己如果不是年老體衰,這樣的情景也是夠讓人熱血沸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