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杜甫眼中的三國

第十八章

字體:16+-

雖然是在遠離成都城外的草堂,還是常常能夠聽到戰事的消息,這天杜甫聽到戰火憑仍,就念起自己的《兵車行》一段:「.....聽婦前致詞,三男鄴城戍。一男附書至,二男新戰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長已矣。....」

當然杜甫沒有去過鄴城,對於這座北方名城、曹操大本營的印象都是來自於傳頌的詩歌,像是岑參的《登古鄴城 》:

「下馬登鄴城,城空複何見。東風吹野火,暮入飛雲殿。城隅南對望陵台,漳水東流不複回。武帝宮中人去盡,年年春色為誰來。」

想象他登臨鄴城,隻見荒草野火,昔日英雄已淹沒於曆史的滾滾塵埃中的情景寫下:

「下馬走到鄴城上麵,城池空空有何所見?

陣陣東風吹起野火,日幕飄入昔日金殿。

城角與那望陵合遙遙相對,漳水滔滔東流一去不再回;

武帝宮殿成廢墟人已去盡,年年度廢春色來又是為誰?」

或是孟雲卿的《鄴城懷古 》:

「朝發淇水南,將尋北燕路。魏家舊城闕,寥落無人住。

伊昔天地屯,曹公獨中據。群臣將北麵,白日忽西暮。

三台竟寂寞,萬事良難固。雄圖安在哉,衰草沾霜露。

崔嵬長河北,尚見應劉墓。古樹藏龍蛇,荒茅伏狐兔。

永懷故池館,數子連章句。逸興驅山河,雄詞變雲霧。

我行睹遺跡,精爽如可遇。鬥酒將酹君,悲風白楊樹。」

如果當時與李白等人漫遊有去過就好,如今老病纏身,想要看到恐怕是萬難。

元月,即使心知袁譚心中不是誠心歸附,鄴城終究是必須得要處理的曹操,考慮到圍城所需的後勤糧草運輸,假使從黎陽用陸路運輸,不僅曠時費日,更有遭到袁尚或是冀州境內盜匪襲擊可能,決定先派人去勘查水路地形。回報後與眾將討論,都認為白溝是最可行的,一方麵發源處靠近南流入黃河的淇水,僅有十八裏距離,東北順流而下可接清河;白溝也鄰近雍城,離鄴城距離不足二百裏,可說是非常方便的運糧基地。問題在於白溝現在的河道不僅窄又淺,水量也不足,不利於漕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