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堅是在劉防、鄭譯等人擁戴下控製朝政並取周自代的,但這些人並不備具治理國家的才能,況且在楊堅稱帝後,這些人大多恃功自傲,總想得到更多的財富和權力。楊堅要真正治理國家,就必須徹底擺脫這些人的幹擾,以免他們以後再跟自己搗亂。在建立新的領導核心時,這些人逐步被疏遠、罷免或殺頭。
楊堅做皇帝,使用了陰謀詭計,由獨攬朝政發展為取周自代。他的經驗就是成功地利用了周靜帝年齡幼小、宇文氏又沒有有效地控製大權的機會。由此,楊堅也把它作為教訓,在使宗親、親信把持大權的同時,極力加強自己的專製統治,對朝廷百官,特別是功勳卓著的文武大臣,時時保持高度的警惕,對他們的言行密切注意,唯恐他們也走自己的道路,顛覆楊家的天下。
楊堅在建國初期成功地排除了曾對他做皇帝立下汗馬功勞,但實際沒有治國能力的劉防、鄭譯等人,使用了高穎、蘇威、李德林等一批真正能幫他治理國家的人材。在他鞏固統治的同時,他所使用的文臣武將都獲得了高官勳爵,但他們又引起了楊堅的猜疑。
至楊堅晚年,開國功臣、平定三方武裝反抗的地方將領、南平北撫的文武大將、幫他在中央主持一係列改革的重臣,已所剩無幾,或遭殺戮,或被廢棄,大部分都沒有明顯的惡跡,隻是充當了楊堅猜疑的犧牲品。
梁睿本是北周舊臣,在征討王謙時有大功,出任益州總管。隻因他在益州頗得人心,楊堅便懷疑他有發展地方割據之意。梁睿也深知楊堅懷疑自己,便主動辭去益州總管的職務,到長安去做京官,接受楊堅的直接監督。終因遭致非議,被免官。
王世積也是北周官僚,在平尉遲迥和滅陳時,數有大功,進位上柱國。王世積親眼看到許多功臣被殺,從此嗜酒如命,不參預任何政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