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最高權力就意味著擁有了一切,失去最高權力也就意味著失去了一切。在中國帝王的眼中,最高權力並不是管理國家、發展經濟、造福人民的工具,而是獲得天下臣服,可以為所欲為。因此,最高權力不過是最高欲望的滿足,獲得權力不過是為了滿足欲望的奮鬥。正是在這種貪婪的欲望指使下,為了維護或者取得權力,可以不顧父子之情、兄弟之義,更別說那些跟隨他們出生入死的“難兄難弟”,那些人在專權者的眼中,隻不過是一塊墊腳石而已。
蜀國滅亡,其中大將鄧艾、鍾會功不可沒。司馬昭拜鄧艾為太尉、鍾會為司徒,嘉獎他們的功績,但他對手握重兵的鍾會、鄧艾並不放心。早在魏軍將伐蜀時,有人曾對司馬昭說:“根據魏製,凡將領率兵在外,其家屬皆留京以為人質。鍾會是個單身漢,讓他率十餘萬人伐蜀,好像不妥當,不如換其他人。”司馬昭笑道:“我怎麽會不知道?若鍾會叛亂,我自能辦之,你不要將此事告訴別人。”
滅蜀後,司馬昭首先向鄧艾開刀。鄧艾上書司馬昭,建議“暫緩伐吳,留隴右兵二萬人,原蜀兵二萬人,煮鹽冶鐵,籌集軍資,並造舟船,形成順流而下伐吳國的態勢。同時厚待劉禪,封他為扶風王,封其子公侯爵位,賜以財物,安頓劉禪左右,以招降孫休。吳國畏威懷德,必定會不戰而降。若押送劉禪到京,吳國君臣會以為是放逐他,而堅定他們抵抗之心,這樣好像不太妥當。”司馬昭接信後,令監軍衛瑾警告鄧艾,說:“有事應當報告請示,不要自作主張。”鄧艾很不高興,辯解道:“奉命遠征,製服蜀國,為安撫人心,封拜劉禪及其百官,隻是權宜之計:‘假如等待詔命,路途遙遠,吳與蜀相連,亦失時機。況且,古製有‘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之說,我不能因避嫌而損害國家利益。”但是鍾會、衛瑾卻趁機密告鄧艾要謀反。景元五年正月,司馬昭下令用檻車囚禁鄧艾,將之押送洛陽。鄧艾仰天長歎:“我是忠臣,落得如此下場,真是秦昭王殺白起的酷刑複見於今日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