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為誠信?就是要說真話,道實情,守信用,說到做到。“言必信,信必行,行必果”,這種一諾千金,一言九鼎的精神流傳後代,深深地滲透到我們炎黃子孫的骨隨之中。在中華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蘊中,誠信二字的份量可謂沉甸甸的。
卓公行,三國時期浙江上虞(今浙江上虞)人。“為人篤信,言不宿諾”,這就是後人對這位堅守誠信,從不食言的曆史人物的高度評價。他與人約會,縱然遇到暴風急雨,雷電冰雪,從來都是如期到達。
卓公行曾客居建業(今江蘇南京),因思鄉心切,便向太傅諸葛恪告辭。諸葛恪,字元遜,三國時期吳國名臣諸葛瑾長子,與卓公行關係密切。諸葛恪問他什麽時候能返回,卓公行說:“某日一定回來親自拜見您!”
到了約定的日子,諸葛恪以主人的身份大宴賓客,等著為卓公行洗塵接風。時間到了,赴會的賓客覺得從會稽到建業相距千裏,路途上“道阻江湖,風波難必”,很難說不會遇到什麽風險,不一定能按期到達,沒必要再等了。隻有諸葛恪麵含微笑,默然不語。不一會兒,卓公行風塵仆仆地按時來到了,所有的賓客都很詫異,不相信世界上竟有這樣千裏如期的信士。
孔子說:“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大車無軌,小車無軌,其何以行之哉?”卓公行千裏赴約,路途上肯定經曆了不少艱難險阻。唯其曆艱難險阻而千裏如期,才體現了卓公行言而有信的高貴品質。史書說卓公行“為人篤信,言不宿諾”,看來,也隻有他才配得上這樣的稱謂。
點評:
“為人篤信,言不宿諾。”這是世人對卓公行的高度評價。可見,誠信才是一個人得以保持的最高尚的東西,正所謂“一諾千金”莫過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