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讀老子學處世之道

七、無心偏能成好事

字體:16+-

本章講《老子·四十九章》“聖人無心”

無心插柳柳成陰,事情要靠“無心”做成。

《老子·四十九章》

聖人無常心,以百姓心為心。

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

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聖人在天下,歙歙為天下渾其心。

聖人皆孩之。

老子說:

聖人沒有心。不是沒有心,而是以百姓的心為心,想人所想。善人我也善待他,不善的人我也善待他,就得到了善。講信用的人我相信他,不講信用的人我也相信他,就得到了信。聖人處天下,不敢不害怕。聖人治天下,反倒不害怕了,隻是一個求清靜。人個個都有私心,專注於自己的耳朵聽到的、眼睛看到的,唉,聖人引導他們回歸自然,乃至清靜無為,就像對小孩子一樣。

“心”,思想。

“聖人無心”,聖人沒有思想,也沒有智慧,有的隻是一片自由狀態與自然狀態。

“百姓心”,即常人心,即做人求虛榮,做事求成功等種種貪婪欲望。

歙歙,音xīxī,害怕。

“渾其心”,淡其心。“渾”,渾沌,即清靜無為的自然狀態。

“孩之”,把他當小孩。孩,動詞,以之為孩。老子這段話主要講聖人與常人之間是個引導與被引導的關係。聖人引導常人,回歸自然,投身大道。聖人想獲得引導常人的資格,就要包容。常人有心(有私心)、常人不善、常人不信(不講信用)、常人隻管自個,這些人性不好的一麵聖人統統包容。

不是改正他,而是包容他。

好比江河不會把地麵清洗幹淨再流過去,而是什麽地方都流。

再來讀宋詩。

洪炎《山中聞杜鵑》:

山中二月聞杜鵑,

百草爭芳已銷歇。

綠陰初不待薰風,

啼鳥區區自流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