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講《老子·十一章》“當其無有”
“沒有”空間才大,一旦“有”了就趕緊交換。
《老子·十一章》
三十輻其一轂,當其無有,車之用。
埏埴以為器,當其無有,器之用。
鑿戶牖以為室,當其無有,室之用。
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
老子說:
做車輪的人用三十根鐵條圍繞一個軸心,鐵條與鐵條之間是空的。這就叫“車是空的才有用”。做陶罐的人把泥巴在手中揉來揉去,然後“啪”的一聲緊緊地把泥巴履在模具上,做出來是個空心的陶器,而不是個實心貨,因為它中間原本裹了一個模具。這泥巴用火燒好後從模具中取出來,中間自然就是空的,可以裝水裝物。這就叫“陶器是空的才有用”。我們再來看修房子,匠人都要在牆上留下一個空框框好作窗戶,如果裏裏外外堵得嚴嚴實實,就沒法住人。這就叫“房子要空的才有用”。什麽都要空的才有用。所以,已有的讓它發揮作用,空的卻作用更大。有與無交叉,就成形。有與無交換,就生出無限的作用。
“輻”,音fú,車輪上的輻條,形狀大體同於今天的自行車車輪上的鐵條。古製:車輪像月,一個月有三十天,所以車輪有三十根輻條,因此叫“三十輻”。“轂”,音gǔ,車輪中心的軸。即車軸。
“埏埴”,音shānzhí,揉泥巴。埏通挻,揉捏。埴,黏土。
“戶牖”,門窗。牖音yǒu,窗。
老子這段話重點是講:任何事物都包括看得見的形狀(“有”),與看不見的空間(“無有”)兩部分,這沒有的與有的共同作用,才能物盡其用,人盡其功。有與無相輔相成,交替使用,交換享用,妙用無窮。漢朝祖光祿小的時候家裏很窮,但非常有孝心,他經常為母親做飯。
大官員王平北聽說了他的好名聲,就送給他兩個丫環,後來又推薦祖光祿為中郎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