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讀孔子學做人智慧

第四十三講 承認我不在時反而會更好

字體:16+-

據《左傳》哀公三年:

夏五月辛卯,司鐸火,火逾公宮,桓僖災。孔子在陳聞火,曰:“其桓僖乎?”

孔子在陳國落難時,聽說魯國又出亂子了,一個叫司鐸的家夥在宮中放火,火苗躥得老高,燒過了魯哀公的宮苑,又燒到了王宮旁邊的季家。季家損失很大。

孔子聽到了就四處打聽說:“是不是季家著火了?”非常關心魯國的哪怕一丁點安危。

孔子在衛國時還說過:“魯、衛之政,兄弟也”(《論語·子路》)。想讓衛國和魯國聯手,興盛起來。

孔子還誇獎過魯國在他走後搞得不錯,孔子說:“齊一變,至於魯;魯一變,至於道。”(《論語·雍也》)

孔子認為魯國在當時是最有“道”的。孔子曾批評衛靈公“無道”,此處將魯與齊比,實際上也是與衛國比,都認為魯國雖小,卻是最好的。

孔子認為魯國是最好的,因為魯國是周公之禮的所在,在當時的諸侯國中具有特殊的可以引人“克己複禮”的作用。魯是周公之國,是周禮所在,其地位等同於周。孔子自是周公傳人。

孔子在落難時不忘魯國,真正是愛國家甚於愛自己。

孔子中庸之道

1.要做一個愛國者。

有些人認為愛國是件庸俗的事,看見別人愛國就冷笑。他內心裏看不起自己的國家,希望去日本、韓國,去歐洲,去美國,去外星,反正就不樂意在自己的國家。

孔子一生愛魯國,無疑是個堅定的愛國者。幾千年來人們尊崇孔子,也有這個原因。

“愛國者孔子”、“孔子愛國家”,這些都是孔學中的精華,同時體現了孔子中庸之道的第四義“即此即彼”:

孔子在魯國就愛魯國,在齊國就愛齊國,在衛國就愛衛國。此為“即此即彼”,但說到底是“隻此無彼”,內心最愛魯國。他內心愛了一圈回來,發覺家鄉是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