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帝製的崩潰:辛亥革命百年史話

四十三、譚嗣同的“菩薩行”

字體:16+-

“六君子”被殺之前,被通緝的康、梁早已逃到國外去了。梁在外國為“六君子”作傳,對譚嗣同尤為敬佩,在《譚嗣同傳》中,他寫道:

(譚嗣同)被逮之前一日,日本誌士數人苦勸君東遊,君不聽,再三勸他,君說:“各國變法,無不從流血而成,今中國未聞有因變法而流血的,這是國家之所以昌盛不了的原因;如有的話,請從我嗣同開始吧。”偏不去日本,以致遇難。君關在監獄的時候,在壁上題詩一首:

“望門投宿思張儉,忍死須臾待杜根。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昆侖。”……孔子說不憂不惑不懼,佛祖說大無畏,這都是說的仁義說的智慧說的勇敢。但是隻有讀懂了這話的人,才能夠遊行自在,可以出生,可以入死,可以仁,可以救眾生。

譚嗣同(1865—1898),字複生,號壯飛。湖南瀏陽人。譚是湖北省長(巡撫)譚繼洵之子。他少年博覽群書,鄙視科舉,但喜今文經學。譚嗣同好結交名士,任俠仗義,早年入新疆巡撫劉綿棠幕,遊曆山河,競生“風景不殊,山河頓異;城郭猶是,人民複非”之歎。他在供職南京(江蘇候補知府)時,曾向佛家楊文會學佛學,又有“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之慨。他著有《仁學》一書,認為君主專製是一切罪惡的淵藪,是獨夫民賊,聲稱“彼君之不善,人人得而戮之”。他在書中又以資產階級國家觀,論證了君主與人民之間並沒有天然的界限,認為“君既由民根據需要共舉,也可由民共廢,君主如不替人民辦事時,人民可更換之”。

可見譚嗣同的變法,以及後來“拔刀以救上自任”,彰顯了譚嗣同的作為是“菩薩行”。

何謂“菩薩行”?《章太炎文選》有這樣的說法:“國王暴虐,菩薩有權,應當廢黜。殺了一人,能救眾人,這就是菩薩行。”